發揮柔性國力 邁向獨立建國

專家學者聚焦檢視台灣外交、國防、國際情勢 盼再顯大衛打敗歌利亞奇蹟

長老教會總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台灣國防政策與戰略協會,8月 日在台北東門教會合作舉行研討會。(本專題相片提供/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有鑑於台灣長期面臨惡鄰中國欺壓,在外交處境艱困、軍事武力威脅下,台灣如何以軟實力獲得國際對台灣人民追求國家主權獨立的認同與支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台灣國防政策與戰略協會一同攜手,於8月26日在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主辦「使台灣不再被征服:柔性國力的發揮」學術研討會,邀請前國安會秘書長張旭成、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陳文賢、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劉湘濱、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創會會長林哲夫等人專講。

總會總幹事林芳仲致詞時表示,台灣過去一直受到外來政權統治,人民長久追求要建立成有公義、和平、民主、主權、新而獨立的國家!他指出,日前有研究報導指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源頭,「台灣是海洋國家,不是大陸國家!」台灣人充滿熱情、愛好和平、追求自由,這些都是南島民族共同的特色,他期望透過此研討會,能讓台灣發揮柔性國力,使台灣不再被外來政權征服。

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理事長陳校賢表示,這次「使台灣不再被征服:柔性國力的發揮」學術研討會,是教授林哲夫在1980年代將行動訓練引進台灣後所舉辦第三次的研討會,第一次是2007年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舉辦,主要檢討URM(城鄉運動)的成效,以OST(開放空間技巧)進行;2008年在長榮大學衝突研究中心舉行第二次,主要是檢討TPN(中性第三者)引進台灣10年後在台灣落實的情況。前兩次研討會針對接受過行動訓練者進行研討,這次則擴大邀請具有國防、外交、國際情勢專長的學者一起研討,期望能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安全、更美好的國家。

這場研討會特別安排總會教社主委鄭國忠、陳校賢、林芳仲與林哲夫一起分享URM、TPN、OST,期盼增進台灣非暴力抗爭的能力;另外還有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宋學文、台灣戰略評估協會理事沈明室擔任各場次與談者;主講、與談人也與在場逾70位來賓進行座談。這次專題特別節錄各主講者的專講精華,期望能讓大家對如何使台灣不再被征服,發揮柔性國力有所了解,並凝聚共識,讓台灣面對中國時,也能像聖經弱小的大衛打敗巨大的歌利亞一樣,出奇制勝!

多元族群殖民遺緒  民族認同有待解決

施正峰/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灣要先解決的不是『國家認同』,而是要先解決『民族認同』!」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表示,民族主義的真諦是各民族應該擁有自己的「民族國家」,而不是一群人盲目地去認同目前統治的外來殖民政府。他直言,「國家」是民族的渴望而建立的,正如台灣俗諺:「牛、豬哭不同聲」,同種族想共同成為一個國家就是民族國家,可是面對台灣的多元族群,他認為必須進一步,以成為一個多元民族國家為目標。

施正鋒從台灣過去的族群衝突,談到二戰時日本侵略東南亞,也提及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深化了台灣人與外省人省籍情結與仇恨對立;以及近期從獨派拆除蔣中正銅像與統派將八田與一銅像破壞等衝突;並說到台灣南北在語言、文化、習俗的差異,藉此強調台灣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存在著「民族認同」的問題。

再加上國民黨從中國逃難來台的獨裁統治,「中華民國」的框架禁錮了台灣國家主權的確立與發展。施正鋒嚴正地告訴與會者:「中華民國是組合屋,暫時住一下可以,但不是永久屋,千萬不要長住下去!」他並指出,台灣人要有骨氣,不做中國、國民黨的「抓耙子」,可是也不要做美國的「抓耙子」,台灣至今無法獨立,其實是美國在阻撓,「誰出賣了台灣?難道美國沒有出賣台灣嗎?」

施正鋒以已故印度總理印度英迪拉.甘地遭兩名錫克族(Sikhs)保鑣打死、蔣經國保鑣特別指定用他信任的金門人為例指出,如果台灣各族群彼此猜忌、不信任、不團結,那麼台灣要成為一個民族國家,他是持悲觀的看法。

應把握強化軟實力  並與美日形成聯盟

李憲榮/長榮大學名譽教授

【林宜瑩專題報導】本次研討會中,長榮大學名譽教授李憲榮因人在國外不克出席,由前國防部長蔡明憲代為發表。

「軟實力」(soft power)這名詞是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奈伊(Joseph Nye)教授在《注定要領導:美國國力的蛻變》(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一書中率先使用,再由前副總統呂秀蓮借用這名詞並加以發揮,而見於媒體。

「軟國力」是相對於「硬國力」的詞彙;呂秀蓮曾表示,台灣具備人權、民主、和平、愛心和高科技這五項「軟國力」,若能以此發展成21世紀的普世價值,就能使台海兩岸和平共榮,永續發展,李憲榮認為,除此之外,還要加上「增加台灣人民的信心」、「全民國防的機制」、「加強台灣與美日的聯盟」,才能發揮台灣整體的「軟國力」,並以此對應中國的「硬國力」。

李憲榮指出,中國結合政治、軍事、經濟來分化、屈服台灣抵抗的意志。中國刻意拉攏台灣朝野兩黨來進行分化,同時又以大量飛彈對準台灣、軍演,以台灣為假想敵加以恫嚇,卻用優惠投資條件來吸引台商,在網路上又派出大量網軍來破壞、滲透台灣的資訊網絡,種種舉措都是以心理戰來動搖台灣人民的信心,加上台灣至今普遍存在對國家認同的危機,讓中國上述分化伎倆確實發生效力,讓台灣人民普遍在信心上不足。

因此他認為,台灣必須建構全面性的全民國防機制,並與美日合作形成防線,事實上,近來日本與中國關係惡化,日本也認知應加強與美、台之間的聯繫與合作,若我們能把握時機好好強化「軟國力」,才能面對中國強大「硬國力」的恫嚇威脅。

避免黨國意識混淆  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蔡明憲/前國防部長

【林宜瑩專題報導】2000年1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國防法》第3條規定:台灣國防為全民國防,包括國防軍事、全民防衛,及與國防有關之政治、經濟、心理、科技等直接、間接有助於國防目的之事務,以及第5、6條有關軍隊國家化、第8、13條的軍政軍令軍備一元化、第12條規定國防部長為文官職、第22條國防自主化、第24、25條全民防衛、第30、31條國防政策透明化等規定等,這都是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在擔任立委時期,與包括林哲夫等民進黨立委所推動的修立法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讓台灣國防體系逐漸脫離國民黨一黨掌控,使台灣軍隊真正邁向國家化。

蔡明憲表示,《國防法》落實後,國民黨無法在軍隊裡設立黨部、運作黨務而影響選舉;每週的莒光日節目內容,也從強化對領袖、黨國的效忠,到如今以「國家、責任、榮譽」為軍人服從的天職、傳達全民國防為主要宣導。

2000~2008年,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則開始撤除國防部、軍隊中的蔣中正銅像,避免黨國意識不分;蔡明憲強調,如何落實成立台灣國家的終極目標,首先就是推動全民國防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以達到確保台灣國家安全的目的。

不過蔡明憲也認為,要強化亞太地區安全,台灣就要積極與美國合作,「只是全面監控中國軍事活動是不夠的!」他表示,凝聚全民共識、落實全民國防也很重要,若能效法以色列全民參與、不分男女,從高中開始不只是接受軍訓教育,而是連同強化對台灣各面向的認識,並全面投入確保台灣國家安全行列,便能產生強大力量以對抗中國的硬國力。

加強發展資訊科技  增進硬性防衛實力

劉湘濱/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

【林宜瑩專題報導】在國家安全會議待了10年的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劉湘濱表示,台灣武裝比例不大,看看越戰的美國武力那麼強大,但最後還是戰敗撤退,因此,在台灣與中國整體國防武力懸殊情況下,如何發展「關鍵性武器」(例如:核彈、油氣彈、電子戰、資訊戰)將決定兩岸武力對決的勝敗關鍵。

劉湘濱指出,2017年的世界駭客大賽(DEF CON CTF),台灣得了第二名。他表示,國防武力實力固然重要,但要是走對方向,好好研發巡弋飛彈,絕對有能力讓整體國防實力提升,「台灣的導航科技比美國還強!」但他也透露,台灣沒有反飛彈的能力,「愛國者飛彈二型並非是用在反飛彈,只有防空能力」,甚至美國的薩德系統裝在韓國,「對美國有預警、防範作用,可是對韓國而言,毫無反飛彈的防禦能力。」

劉湘濱說,洲際飛彈打出去,一是上升階段、二是平飛階段、三是重返大氣層的下墜階段,「下墜速度是7至9倍的音速,一般飛彈只有2倍音速,這怎麼攔截?除非是以頭對頭方式把飛彈打掉,這有一定難度。」不過他指出,其實洲際飛彈的殺傷力非常低,殺傷半徑只有150公尺,「以成本效益來分析,中國一定是使用短程飛彈M9、M11。」現在中國軍演都以台灣總統府為攻擊目標,「縱使用這種飛彈打,你人站在西門町的紅樓戲院看電影,未必會有影響。」

台灣與中國兵力相差15倍,國防預算差了20倍,台灣幻象、F16、IDF戰機號稱500架,但多已老舊、機齡超過20年。劉湘濱判斷具作戰能力的不超過300架,而中國戰機高達2000架,最新四代半戰機如殲20、蘇愷35除具備隱形功能,也有長程作戰能力,台灣所有軍事機場都在中國可攻擊範圍內,不過台灣機場一旦被攻擊,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起降,目前國防部也打算採購垂直起降的戰機來因應與汰換。

到底台灣要如何在國防硬實力上贏得戰爭?劉湘濱進一步指出,台灣作戰能力幾乎是很弱的;在陸軍方面,在海島型國家內更是很難發揮,在現代戰爭裡,陸軍是非常式微的。「資訊戰與電子戰上,台灣是很有實力的!」劉湘濱強調,台灣要在資訊與電子戰上取得優勢,「這對戰爭才有關鍵性的影響!」

放棄舊有陸戰思維  應推進戰線至台海

張旭成/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林宜瑩專題報導】「國防、民防固然重要,可是心防更重要!」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張旭成表示,太陽花運動中,年輕人喊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後,很多人便在思考要如何做,才能確保台灣的國防安全。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直言,要如何讓強勇的敵人無用武之地,是台灣國防策略要思考的問題。

過去,台灣國防都以守勢為思維,張旭成卻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最好的攻擊。」因為要是都不出手,最後就是輸!他指出,過去台灣國防部以台灣防衛固守西部海灘為主要的戰略思考,是錯誤的策略,他表示,不應該讓台灣西部成為雙方的主戰場,而是要往前推進,在共軍越過台海之前就被殲滅,也就是台灣必須要有「境外決戰」的思維與準備。

「台灣安全不是只有台灣自己的事!其實美日等國都關心台灣的安全。」張旭成指出,日本將朝鮮半島與台灣視為國土安全很重要的地域性戰略考量;美國更將台灣視為美國國土第一島鏈的樞紐,加上面對中國在軍事與經濟的崛起,包括印度、越南等亞太國家從原本的觀望態度,轉而積極與美國進行防衛合作。

美國也一再宣示要「重返亞太」,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甚至在國際安全會議上表示,美國國防部會堅定與台灣合作,提供防衛軍備以落實台灣關係法,川普上任美國第45任總統後,也加強與越南、日本在外交與軍事互助與合作。

因此張旭成認為,「他助」時也要先「自助」,台灣國防預算必須增加,除防衛型武器更新外,更須購買「有效嚇阻」具近、中程的攻擊性武器,並採取「刺蝟」戰略,強化防空、反潛、反艦能力,更要加強全民國防的思維與教育,尤其在國防保密上,更應該採取有效嚇阻措施,對付一些國內不肖將官出賣國家及中國派人來台搜集。

張旭成強調,美國、日本、歐盟對台灣民主化成就非常重視,台灣公民團體若能發揮「公共外交」實力,提供台灣在經濟開發、衛生福利、環境保護、救災體系、慈善社福等面向的經驗與成效,這些都是台灣軟實力(Soft Power)與巧實力(Smart Power),更是台灣拓展國民外交與強化國際參與的資源與利器。

戰後歷史文獻明定  台灣所有國未歸屬 

陳文賢/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林宜瑩專題報導】國內有學者專家認為,根據1951年9月8日同盟國成員與日本在美國舊金山簽定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對台灣及澎湖群島、南沙群島主權,應依照《聯合國憲章》尊重住民自決與徵詢住民意願等;加上前日本首相吉田茂曾指舊金山會議中,52國有49國贊成台灣最終地位未解決狀態,加以擱置,形成「台灣地位未定論」。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陳文賢則引用台灣國際法權威陳隆志教授的說法,直言不能讓「台灣地位未定論」掩蓋了「台灣主權應由2300萬人自主決定台灣主權歸屬」的事實。

陳文賢指出,根據1933年美洲國家在烏拉圭簽署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清楚界定主權國家要件為:一、有一定的人口;二、確定的領土;三、有效的政府;四、與他國交往能力。而台灣已完全符合上述這些基本條件,甚至已有能力遵守國際法公約並具備國際社會的文明,且將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公約國內法化;近年來在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的年度評比上,台灣也都被列為「完全民主」。

陳文賢表示,有人說台灣與中國可以效法美國的聯邦制,州與州獨立運作,或者是歐洲聯盟一樣,成為國與國的聯盟,可是他直言,在中國不同意台灣是個國家前提下,這些主張實現的機率並不大。

陳文賢直言,無論尋求怎樣的解套方法,大家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是:台灣處於「似國非國」的法理困境。他非常同意前駐日代表許世楷提出的「台灣要成為一個新生的國家」,縱使現在台灣是客觀的「事實上的國家」,但台灣還要進一步成為「法理上的國家」,就是國際社會必須尊重在台灣生活的2300萬人,已認知台灣這國家的主權屬於2300萬人民所有。

陳文賢說,台灣一定要脫離「中華民國」的枷鎖,「先從教育著手,現在問台灣大學生:我國首都在哪?國土界線為何?人口有多少?回答前都會頓一下,這表示我們還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因為現在台灣教育還在教「中華民國」的東西,對台灣地理自然人文卻一知半解,唯有繼續努力用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讓世界看見台灣,才能讓我們子孫永遠安然在台灣居住下去。

落實行動訓練 打造不被征服的台灣

「使台灣不再被征服:柔性國力的發揮」學術研討會會中,鄭國忠、陳校賢、林芳仲、林哲夫、歐蜜.偉浪(由左至右),分別說明OST(開放空間)、URM(城鄉運動)、TPN(中性第三者)及CBD(公民防衛)執行成效,並發表看法。

【林宜瑩專題報導】要如何讓台灣的軟國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使台灣不再被征服:柔性國力的發揮」學術研討會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總會教社主委鄭國忠、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哲夫及現任理事長陳校賢,分別就OST(開放空間)、URM(城鄉運動)、TPN(中性第三者)及CBD(公民防衛)進行說明,並直言若能在台灣落實上述這些「行動訓練」,就能營造一個不被征服的台灣!

被稱為「台灣非暴力運動教父」的林哲夫表示,雖然台灣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應先讓美國體認到中國霸權崛起,世界秩序安全所面臨的威脅,以及台灣面對中國之間有著不對稱尖銳的衝突關係,其實也正是威脅著美國第一防線的衝突點,台灣本身若能在全民防衛的心態,在整體性、資源集中、回應的廣度、國際資源的整合上做好策略的因應,小心防範中國在台灣內部製造挑釁的危機及混亂,去思考如何展現非暴力防衛與嚇阻力道,這就是台灣社會為何需要落實URM、OST、TPN、CBD等行動訓練的重要性。

他指出,URM、OST、TPN與CBD是非暴力行動的四套訓練課程。URM是訓練人民有自授權力;TPN是為了化解衝突;OST是促進組織再造、凝聚共識;CBD則是對非法入侵的敵國或篡權政變者,以全民之力產生嚇阻及擊敗其野心的非暴力抗爭手段。

林芳仲直言,OST的訓練已全面落實在長老教會的傳道師養成教育上,可以說,長老教會非常投入在OST的操練上;陳校賢則期望能在近期成立「TPN調解服務中心」,將TPN落實在社區調解服務,並成立「台灣衝突管理研究學會」,把衝突管理課程納入正規的教育體系;鄭國忠則直言,URM是草根運動,「行動比論述重要!」無論是台灣獨立、公民投票等議題都是要用行動去落實,而不是講長篇論述,這也是他投入推廣URM的殷切期待。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