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與危險 孩子真的懂嗎?

高雄德生教會青少年團契 邀社工師王牧恩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談性侵

王牧恩說明何謂性侵害。(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性侵害對許多家長與學校來說是個禁忌的話題,然而若不能建立正確觀念與認識,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壽山中會德生教會9月30日晚上,邀請前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工師王牧恩,透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帶領青少年認識性侵害,並一同討論相關防治方式。

攝影/林婉婷

王牧恩曾有多起家暴與性暴力案件處理經驗。在場30多位青少年多為國高中生,王牧恩以現場調查為開場,想知道學校與家長是否曾與孩子討論性侵害議題,然而得到全數否定的答案。鑑於師長疏於教育、媒體報導複雜、網路資訊錯誤,王牧恩提出內政部衛福部調查數據,讓大家先認識「危險因素」。據統計,台灣每37分鐘就會發生1件性侵案;去年全台共1萬多件已知性侵案件,多發生在情侶、網友、朋友與血親關係上,犯案場所在私人住所居多,被害人多為12到18歲,嫌疑人12至24歲。王牧恩透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帶青少年釐清性侵害、猥褻、性騷擾、性交易等名詞在法律上的定義與解釋。

有了基礎認識,王牧恩邀請在場青少年動動身子。她列出多項是非題,把場地分為圈與叉,青少年在來回跑動做決定時,也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問題有簡單也有困難,例如受害者會不會被二次傷害?孩童受害者會不會主動尋求大人協助?性侵孩童者是否鎖定特別目標?其中「愛玩的人才會被傷害?性侵是出於愛嗎?被害人有沒有錯?」這3個問題象徵社會迷思,也有青少年發問「是否有可能被害者自己創造了一個危險的情境引人犯罪?」王牧恩強調,在任何情境與情緒之下,侵害他人都是不被准許、不能合理化的,她進一步說明男性在性方面比較容易生理衝動,有時浪漫的感覺會被誤會,「但不要,就是不要。」

王牧恩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內容解說性侵案件受害者遭受的傷害:如情緒崩潰、自我形象摧毀、惡夢不斷、愛情觀扭曲、精神疾患、自殺自殘等。其中也有可能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而袒護、愛上加害者,其實是透過合理化傷害來減輕痛苦。

針對防治部分,王牧恩提醒青少年培養警覺心、蒐集資訊,對自己接觸的人、身處的場所都要有掌握,聽出別人言語中的陷阱,認識身體界線所在。另外她加強說明「不需要忍受傷害」,她表示,台灣教育都告訴孩子們不可以反抗大人,會養成孩子面對侵害隱忍的習慣,但應該要有「勇敢說不」的勇氣。

攝影/林婉婷

聚會尾聲,大家根據王牧恩指定的案例演出短劇,學習如何機智應變,現場有不少獨特創意交流。王牧恩帶領結束禮拜時祝福,希望在場青少年都不落在試探與危險中,因為每個人是神所愛的寶貝。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