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改變信仰樣貌 宗派歧異中求合一

2017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日活動

稱義聯合宣言 英聖公會肯認

photo credit: LWF

【曾菀妤編譯】10月31日,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了一場「95條論綱與改革開始──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禮拜」。該禮拜由不列顛路德會(Lutheran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規劃,主辦單位表示這除了是一場歡慶行動,背後也包含著懺悔的紀念意義。會中安排世界信義宗聯盟(LWF)和羅馬天主教會的代表共同接受了英國聖公會對《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JDDJ)的肯定,這代表原屬於信義會和天主教會間的雙邊宣言,如今成為5個普世教會組織所共同肯認的文件;先後於2006年及今年簽署的世界衛理公會(WMC)和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的代表,也受邀出席見證歷史時刻。

禮拜中,與馬丁‧路德和德國宗教改革相關的詩歌和曲目在教堂內不停迴響,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透過講章向眾人提醒:「基督的身體需要不斷改革」。他表示,宗教改革的確為教會歷史帶來痛苦,但同時,這也是上帝的恩賜,儘管在不同的時期,福音的表現可能會有出入,但其背後永遠包含著生命、愛和改革三項要素,並對著當代處境說話。韋爾比也反省,在今天,傳福者本身也需要被轉化,眾人能走上合一道路,都憑藉上帝恩典的真實見證。

聖公宗諮詢委員會(ACC)2016年即表示「樂見及肯定」JDDJ,認可有助不同宗派信徒彼此共融,英國聖公會選在宗教改革紀念日正式對外宣布接納JDDJ,LWF總幹事馬丁‧楊格(Martin Junge)表示此舉格外有意義,相當感謝英國聖公會,期盼此刻能成為教會團結一致的重要見證。

天主教宗座促進基督教團結委員會(PCPCU)主教法雷爾則說,因信稱義的教義是福音的核心,並為所有基督徒帶來希望和啟示,希望未來能將不同宗派的基督徒帶領到更深的交流層次,以便實現教會的全面和解。(資料來源:LWF、CoE、WCC)

普世合一運動 超越彼此成見

photo credit: LWF

【曾菀妤編譯】世界信義宗聯盟(LWF)和天主教宗座促進基督教團結委員會(PCPCU)在2017年宗教改革紀念日簽署聯合聲明,肯定了雙方重新開展神學對話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許多路德教徒和天主教徒「在同一張桌子上共同接受聖餐禮,以具體展現合一」。雙方的合一進展,又再往前邁進一步。

過去一整年,全世界教會無一不以各種形式及活動記念宗教改革500週年,讓世人溫故知新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公開呼籲教會進行改革的這段歷史。天主教會與信義會共同在聲明中認罪悔改,對「彼此的過失,以及基督徒自宗教改革500年以來傷害了主的身體和冒犯了彼此的方式,尋求原諒」,並確認「摒除成見、增進彼此的了解、認同神學上的決定性協議」是兩個教會展開對話50年來,走向合一之路所領受到的三大祝福。

天主教會與信義會同意未來將致力消弭歧見,增進相互理解和神學認識,也願意對教會、聖禮和按立禮的詮釋作出分辨,以便在仍然分離的差異上尋求實質的共識和突破,以克服新舊教間仍存在的分化與分歧。

2016年10月31日,LWF與天主教會曾假瑞典隆德教堂共同舉行感恩紀念禮拜,當時雙方信仰領袖就曾共同回顧了信義會和天主教會的共同困境為:「信徒雖能彼此分享苦難,卻無法在聖餐禮上共同分享神的救贖。」為打破此一藩籬,雙方在2016年共同簽署了聯合聲明,重申兩個教會將努力走向共融,共同見證基督信仰。

本次兩會再度簽署聯合聲明,將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視為充滿祝福的一年,同時也是讓雙方更團結的催化劑。「我們對16世紀導致雙方分離的歷史事件有了新的認識。雖然歷史無法改變,但可以被轉化為走向共融的激勵因子、希望的記號,也就是在世界上勝過分裂和隔離的希望,而且,我們所共同擁有的遠比那讓我們分裂的來得多。」(資料來源:LWF)

政教領袖齊聚 500週年今謝幕

【曾菀妤編譯】為記念1517年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首次對天主教會發出批判,致使基督新教應運而生,10月31日來自德國政治界、教會界的領導人物皆共同出席在宗教改革濫觴之處──威登堡諸聖堂(Schlosskirche)所舉辦的紀念禮拜,當中包含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和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禮拜後,也以國家儀典為過去這一整年的紀念活動畫下休止符。

photo credit: EKD

紀念禮拜由德國福音教會(EKD)理事會主席貝福德-斯特羅姆(Heinrich Bedford-Strohm)主持,他表示宗教改革是解放的行動;馬丁.路德的〈95條論綱〉為路德本人、教會和全世界的人們帶來解放,這股革新精神自威登堡傳出,影響歐洲大陸及整個世界,直到今天,不論性別及社會階級仍受這波宗教革新的原動力所涵養。

由於宗教改革為歐洲社會帶來大動盪,引發戰爭、迫害與流亡,其中最致命的衝突是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傷亡不計其數。針對這段歷史苦痛,貝福德─斯特羅姆邀請眾人為宗教改革獻上感謝,感謝過去所發生的衝突和戰爭,如今已轉變成為和解、諒解和友誼的進程。

貝福德─斯特羅姆也向教宗方濟各呼喊,未來天主教與新教能進一步交誼,在基督裡彼此交談,並期待能將這個和解的進程傳遞到目前正遭受衝突和分裂威脅的地方,「在神的引領下,祈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用嘴上所說的愛去關心、觸及旁人。」(資料來源:EKD)

正教會牧首赴柏林  商討中東基督教勢

【黃星樺編譯】今年10月,埃及、敘利亞、亞美尼亞和印度的正教會領袖同訪德國,和德國福音教會(EKD)聚首柏林,討論中東基督宗教現況。史上第一次,科普特正教會牧首塞奧佐羅斯二世(Tawadros II)、敘利亞正教會牧首阿弗雷姆二世(Ignatius Afrem II)、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大主教卡雷金二世(Karekin II)和印度正教會大主教保祿二世(Baselios Mar Thoma Paulose II)同聚柏林大教堂,當天禮拜禱詞、講道和詩歌分別以阿拉姆語、敘利亞語、亞美尼亞語、科普特語、英語和德語呈現,顯示出基督宗教的多樣性。

德國福音教會理事會主席貝福德-斯特羅姆(Heinrich Bedford-Strohm)表示:「四個正教會接受邀請,來到德國慶祝宗教改革500週年,和我們一起分擔苦難、共同禱告,是德國福音教會的榮幸。」他指出,正教會的基督徒在德國約有25萬人,他們一方面保持他們的認同,一方面又要融入德國社會,對於他們能通過這項雙重考驗,他表示讚賞。

德國主教格哈德.菲格(Gerhard Feige)則提醒民眾西方世界和中東地區的巨大差異:「在德國,我們不會被送往暴力前線。」並指出:「如果中東的東方教會消失了,我們也將失去某些基本的東西。他們的儀式、傳統和他們各自的歷史對我們來說都是珍貴的禮物。」

來自敘利亞的牧首阿弗雷姆二世感謝EKD邀請,指出中東的基督徒「有數千人被殺,許多人被逼迫而殉教,百座教堂被毀。如今我們還能說出自己的故事,我們對此表示感激。」他接著說,宗教改革雖重新強調了對基督的信念,但也造成基督宗教的分裂;18、19世紀時新教徒來到中東創立新教會,試圖讓正教徒改宗,「如今我們都已肯認新教徒的兄弟姊妹,但卻有人趁著中東的慘況試圖教我們改宗。」

來自亞美尼亞的大主教卡雷金二世則強調,當宗教上的不寬容和衝突成為無辜者生活的一部分;當殺戮和迫害成為基本教義派的信條;當傳統的宗教文化觀被毀、扭曲和墮落的宗教訊息被傳播,「這時基督便會重新召喚我們,讓我們看著祂的腳步亦步亦趨。」

來自印度的大主教保祿二世則指出印度正教會和中東的教會有長久的友誼,而這份共同的基礎使得南印度的民眾也能夠對中東的兄弟姊妹感同身受。(資料來源:WCC )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