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建國運動推手 林哲夫

畢生爭取台灣獨立 引進URM訓練草根運動者 劃時代格局貢獻民主轉型良多

【林宜瑩專題報導】加拿大台灣人權協會(Taiwanese Human Rights Association of CANADA, THRAC)11月25日頒發「林哲夫人權獎」,給一生投入在爭取台灣民主、自由、人權的七星中會義光教會退任長老李勝雄。

「林哲夫人權獎」2015年設立,宗旨是為獎勵在加拿大或台灣長期間對人權、民主和社會公義有所貢獻的個人或團體,以表揚在台灣和加拿大推動這些道德價值的人;適合上述條件人選,經由THRAC會員推薦提交給理事會,經THRAC理事會同林哲夫教授和諸位前任主席會議提名,經審核獲獎。前兩屆獲獎者分別為牧師愛台灣(Ed File)及牧師劉博思(Bruce McLeod),今年則由李勝雄獲此殊榮。

物理學博士的林哲夫是將非暴力草根運動帶進台灣的先驅者,1980年代,他在加拿大多倫多萊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任教時,就推動城鄉宣道運動(URM),許多台灣牧長及民主運動者赴加接受URM訓練,並將其愛與非暴力觀念運用在街頭抗爭行動中,在台灣民主進程中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

從90年代起,他開始提倡吉恩.夏普(Gene Sharp)的非暴力運動,並推動「非暴力公民防衛(CBD)」理念;林哲夫1996年擔任僑選立委,看見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小國,以和平非暴力手段對抗蘇聯以爭取獨立成功,他更加積極在台灣倡導全民防衛概念。

2004年,陳水扁要競選總統連任期間,林哲夫致力推動的非暴力運動概念也間接促成2004年2月28日的「百萬台灣人民站出來、手牽手護台灣」運動;他也持續將開放空間技巧(OST)、中性第三者(TPN)、非暴力公民防衛等解決衝突的方法引進台灣,以促使台灣社會更和諧。林哲夫無疑是大家公認的台灣非暴力運動教父。

為讓大家更了解林哲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特別委由台灣教會公報社製編了《感恩、執著、台灣建國──林哲夫》一書,由多位加拿大、台灣牧長共同執筆合寫成冊,並訂於12月6日在濟南教會舉行新書發表會,從該書內容除了可以看見林哲夫的生命見證外,也能見證他所推動的愛與非暴力運動,對台灣民主化確實有卓越的貢獻。

不建國不割髯的隔水英雄

【特稿/方嵐亭】5月初的加拿大多倫多,清晨5點多,攝氏5度。林哲夫教授(Albert)為了歡迎我,已經在機場等候多時。我藉由現代通信科技,終於抵達會面處。一路愉快交談,約莫半個多小時,我們抵達Albert家;這裡也是無數心向「新而獨立」國家同志們的祕密基地。

建國未竟,長鬚不離

從台灣出發前,我有滿滿的構想,要如何訪談林哲夫教授和夫人,但對他們來說,如何服事、招待我才是重點。短短數天中,兩人帶我一道到多倫多、渥太華,拜訪城鄉宣教運動(URM)及台獨建國路很重要的人與事。

一開始我非常緊張,不能好好作業,然而近身觀察、自然發問下,我卻更認識了充滿正義、堅忍持久又充滿感恩的林哲夫,像是「箍桶」,凝聚著指日可待的公義與和平之建國力量。
認識林哲夫教授的人都知道,他那滿臉長鬍是不到台灣建國不離身。但是,與他見一次面、交談一次,都會感受他的笑容是不被長鬍淹沒的。

200公尺走了17年

18歲那年,林哲夫參加學校200公尺短跑比賽得了第二名,但是有一段200公尺的路卻讓他走了17年。從1965年在加拿大就已經開始的加拿大草根社區組織者訓練班(Canadian Urban Training Project for Christian Service),一直到1982年,他才得知加拿大做此訓練的辦公室距離他任教的萊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辦公室僅僅200公尺之遙。

從1982年在多倫多開始,至今已有上千台灣人受過URM訓練,透過草根組織與社會議題分析,實際操作農民、原住民、勞工、婦女等許多面向的台灣社會改造。那天,林哲夫陪著我走了一趟這令人感嘆的200公尺,想起以色列人莫名、太冤枉的40年出埃及路,我們相信上帝對台灣的建國路定有其美好旨意。

他鄉奮鬥30年,回國貢獻所長

林哲夫從1960年離開台灣,到1990年再踏上台灣土地,再回首已30年。台灣在海內外共同努力下,打造了1980年代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國民黨情治單位或多或少知道URM訓練的成效。1990年2月林哲夫的母親去世時,他仍舊是列管的黑名單,想要回台奔喪的他,被要求寫下切結書,並且承認在加拿大所做一切不利國民黨的事都是錯誤,他百般不肯。最後,在駐美代表處副代表林俊賢的幫忙下,他於4月回台,葉菊蘭親自到機門外迎接,民進黨首任主席江鵬堅則守候於入境大廳。在這一年,他開始接觸吉恩‧夏普(Gene Sharp)的愛與非暴力理論。

1996年至1999年,林哲夫擔任台灣不分區僑選立法委員,推動台灣的公民防衛、多軌外交與替代役政策,之後也致力於軍訓教育改革、國家軟實力的發展,更注重軍中人權。此外,他也發現了URM的瓶頸,因此又協力發展出衝突管理的中性第三者、有效改造及活化組織的開放空間技巧,以及全民國防等非暴力行動工具與理論。

2005年再度回到加拿大居住的他,沒有清閒下來,反而更加忙碌,繼續凝聚大家,也實際地培育後進、募集資金,誓要完成台獨路。

與主同行,公義的代言人

造訪加拿大的一天中,林哲夫夫婦帶我拜訪陳星旭弟兄。這位台獨前輩把親手摺的「加拿大鵝」送給我,是摺得恰好可在雙翼見到Taiwan的紙鵝,象徵台灣人要融入整個加拿大社會、加拿大人要協助台灣爭取成為獨立國家的意思。

台獨前輩陳星旭親手摺「加拿大鵝」。(攝影/方嵐亭)

陳星旭當著林哲夫的面前交代孩子,當他離世時,記得將身後部分的款項,交給林哲夫長期關心募資的和平公義基金。林哲夫取得眾人的信任,宛如公義的代言人。

我好奇問林哲夫,加拿大人的自我尊嚴與自信是什麼?他想起1960年到加拿大時的驚訝:為何只有極少數警察還能這麼安全,校區沒有圍牆也那麼安全?回答我說,加拿大人會驕傲他們沒有美國人的汲汲營營,卻急公好義、尊重多元。

林哲夫憂心台灣的社會都是「魚頭」,但真正領導人的氣魄是要讓白日夢落實,運動能成功,更要有一群務實的人看出夢的價值,施展戰略戰術。而這過程會有批判者出現,要認真分析是真的有理、還是罵爽的而已。運動的完成與運動成長的關鍵,在於審慎考慮大眾的反應,以及智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對林哲夫來說,身為基督徒,就是要互相謙卑提醒,不斷追求上主的旨意,放棄自私與自專的心,聽上主聲音,也聽人民哀求之聲,同時提醒執政者的角色以及權力來源是人民。他對創造的觀點是:「與主同行是上主創造的一部分。」

URM經典行動⇒嘉義中洋仔徵地事件

URM第3屆學員黃昭凱認為,課程簡單一句話就是「組織人民,爭取權益」。政權與人權一旦衝突,就是石頭與雞蛋的碰撞,「組織人民」就是組織非政府組織(NGO),「爭取權益」就是爭取人權。加拿大受訓回台後,黃昭凱和蔡有全展開的第一個行動是1986年的「嘉義中洋仔徵地事件」,案情類似近期的「苗栗大埔事件」。當時對手是時任嘉義縣工業局長的嘉義中會北榮教會長老王宗洲。

由於雙方勢力相差懸殊,URM學員相形見絀、無力抗衡,眼睜睜看著一位農民喝農藥自殺,當年還是神學生、現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就是這場徵地事件的見證者。這一役算是URM學員受訓後首次出擊,但沒有什麼具體成果,在感到內疚、無力,深深體會到自己力量有限後,加強了學員們繼續深造的決心。(編輯室整理,攝影/宋隆泉)

URM經典行動⇒拉倒吳鳳銅像

1988年秋天,第9期URM訓練移師台南大內山區的湖頭教會舉行,最後一晚獻身晚會後,與會原住民學員睡不著覺。當時剛過吳鳳生日,原住民青年曾去嘉義縣政府抗議,要求拆除吳鳳銅像、刪除教材裡的吳鳳神話、吳鳳鄉必須改名,時任嘉義縣縣長的何嘉榮敷衍以對,學員當晚即決議要在年底前拆除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

12月31日早上10點,學員浩浩蕩蕩在銅像基座前集合,學員合力把鐵鍊掛到了銅馬身上,此時警察與學員發生激烈衝突,警棍招呼在學員身上。到了中午,學員大喊「下次再來」後收兵,分散警察注意,再急速回到原地,一口氣拉倒吳鳳銅像。此役雖有學員被扣押及毆打,但是換回教育部撤除吳鳳相關教材,吳鳳鄉也改名為阿里山鄉,可以說是URM的經典行動。(編輯室整理,相片提供/黃昭凱)

URM經典行動⇒討回教會公報

1987年2月22日,有百年歷史的《台灣教會公報》1825期因刊登二二八事件40週年相關報導,當期報紙及副刊《活路》第四期被警備總部台南文化工作小組先「借閱」後「查扣」,整批帶走銷毀。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整個動起來,包括林宗正、林培松、鄭國忠、宋信喜等曾經接受URM訓練的牧師,在總會及台南中會的互談會策劃之下,準備了標語、音響、麥克風,於4月5日兵分七路集結台南市政府(今國立台灣文學館)前抗議。在先前的協調會中,警備總部曾答應要歸還《台灣教會公報》,條件是教會不要走上街頭,但由於遲遲未見報紙歸還,眾人決議看到報紙才會停止動員。結果在遊行隊伍抵達市政府門前時,警備總部正好把報紙送達,現場響起如雷的「哈利路亞」讚美聲。(編輯室整理,攝影/宋隆泉)

書介⇒《感恩、執著、台灣建國路——林哲夫》

林哲夫(Albert J. F. Lin),宜蘭羅東人,台灣師範大學理學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核子物理學碩士、博士,曾被列入黑名單30多年無法返回台灣,亦曾獲英國女皇頒發榮譽勳章表揚他對社區及人道主義之貢獻。林哲夫年輕時受到加拿大媒體及政府對台政策的啟蒙,喚起身為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感,投入台灣民主化及獨立運動,在加拿大及台灣等地開辦課程,培訓無數勇士。

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出版的《感恩、執著、台灣建國路──林哲夫》,將揭開這位傳奇導師的神祕面紗,一窺民主自由路上的每個經典抗爭。《使台灣不再被征服》則介紹如何能讓社會凝聚力趨近合一的四個工具:城鄉宣教運動(URM)、開放空間技巧(OST)、中性第三者(TPN)、非暴力公民防衛(CBD),使新而獨立的台灣不再是夢想。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1條評論

  1. 拜讀林哲夫の感恩、執著、台灣建阈酪..開啓本人の羞赧感..我太不長進..太不堅強..太慢覺醒了..
    一口氣看不停..欲罷不能..從中看回 “苦難台灣近百年史跡..” 淚下沾襟…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台灣苦難近代史…近百年尚未能獨立自主..還需有志台灣孝子們..堅持志向..奔往獨立建國目標..是祈..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