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基層歷史教育 國家級博館將成立

【邱國榮台北報導】12月10日,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不要說它但是我們要說」人權推廣系列活動,內容包含人權願景市集、跨世代對話、專題演講、戲劇及舞蹈演出,還有兒童繪本互動劇、園區導覽、歌手演唱等。

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新吉受邀至「跨世代對話」,與年輕人互動。陳新吉今年77歲,因關心認識白色恐怖歷史的社會教育,過去每週有4天時間在園區裡擔任義務導覽,為了使更多人認識這這段歷史,目前也協助人權博物館於校園推廣教育。

陳新吉說,受難者入獄的原因千奇百怪,例如糾正文字「受到蔣中正精神感召」,指出蔣中正不是神又不是宗教,被政府質疑用字「感召」是錯誤,因此被捕入獄超過10年。

陳新吉指出,目前台灣雖有景美與綠島這兩個紀念人權的園區,但建築物是死的,若沒有故事進去建築物裡,紀念人權的園區就毫無生命。不過在他的導覽經驗中,還是有民眾不相信台灣有白色恐怖的歷史,認為偉大領袖「蔣公」不可能亂判人犯,絕對是有所本,更不可能亂判死刑。

不是活在戒嚴體制下的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高俊宏與談時表示,1987年台灣解嚴,當時行政院開啟開放政策,但走自由化的自由場域主要是在經濟場域,導致今天看似自由貿易的台灣社會,卻是嚴重貧富差距,使階級的矛盾升高,形成了對立。

前衛出版社主編鄭清鴻指出,該如何帶社會去理解及認識白色恐怖,這問題的思考同時也是也是追溯自己對歷史的理解,以及是去尋找自己跟過去歷史的連結,年輕人的方式可以是類似設計電腦遊戲,使年輕人容易進入歷史,總之,用年輕人的創意,用年輕人溝通的語言去做任何嘗試,形式不要設限、勇於嘗試。

現場有學生感慨提及,年輕世代很多人對白色恐怖感到冷漠。陳新吉回應,未來可以多利用人權園區資源舉辦活動,讓新一代更了解歷史背景;此外,因組織法,政府得建設人權博物館,對社會及年輕人提升認識台灣歷史都有所幫助。

陳新吉並指出,《人權博物館組織法》11月20日已立法通過,國家博物館有責任還原歷史真相,因此下設有教育組及公共服務組,後者對象民間團體,只要有關人權的藝文活動,任何團體可以申請補助;另外也分設3個中心,分別是景美白色恐怖紀念中心、綠島的綠洲中心及文物典藏中心。未來景美園區入口處的空地,更將建蓋獨立的人權博物館建築,期待各界能藉此,更深刻認識到過去民主前輩的台灣人權奮鬥史。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