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于倉和

1852年,日本正值幕府時代,美國海軍准將馬修.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奉當時的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Millard Fillmore)之令,擔任東印度艦隊司令,執行「日本開國」的任務,打算以武力為後盾,強迫日本開放貿易。次年,培里率領的艦隊抵達日本,引起當時長久處於鎖國狀態下的日本人民震撼與恐慌,因此被稱為「黑船事件」。接著美日雙方進行一連串交涉,最後兩國在1854年3月31日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這是日本第一份不平等條約。雙方代表當時是在神奈川一座小村莊簽訂這個條約,而這座村莊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今天日本的重要大港──橫濱。

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
神奈川縣廳本廳舍
橫濱稅關

橫濱三塔 標註貿易發展

橫濱從一開始就與海上貿易結下不解之緣,因此走在橫濱的街道上,可以徹底感受到大洋大港的氣氛,許多景點也與這些相關。在橫濱靠港區的街道上,最能代表20世紀上半葉橫濱蓬勃發展的,就是所謂的「橫濱三塔」。三塔指的是「神奈川縣廳本廳舍」、「橫濱稅關」和「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三棟建築物。這三棟建築物外形、配色雖然不盡相同,但均附有塔樓,典雅宏偉、氣勢穩重,在20世紀上半葉落成時,便是橫濱市的共同地標。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內展示了該建築物及橫濱港的相關歷史,橫濱稅關也附有海關博物館,展示橫濱海關一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及工作成果。

橫濱開港資料館

橫濱開港資料館 美日和親肇始

橫濱開港資料館位於神奈川縣廳本廳舍的對面,其前身是英國領事館,在1972年後改為如今的模樣。顧名思義,館內展示了各種與橫濱港多年來發展有關的史料和資訊。

不過館內最重要的展示品,應該是中庭的一棵玉楠木,因為美日兩國就是在離這株玉楠木不遠的地方簽訂1854年的「日美和親條約」。儘管原本的樹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和隨之引發的大火中燒毀,但它的根部幸運存活,並且再度發芽成長,生出纖細的枝條,最後終於長成如今這副鬱鬱蔥蔥的模樣。

樹下走一遭,遙想當年日本在美國的船堅砲利下被迫開國的屈辱,及經歷關東大地震和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仍能重新奮起的傳奇,充分體會到何謂日本精神!

橫濱中華街掛滿了燈籠。

中華街 見證華人移民歷史

中華街即俗稱的「唐人街」,橫濱中華街不但是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也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中華街,歷史超過150年。

19世紀下半葉期間,先是有在歐美商社工作的中國人在此地活動,接著等到橫濱和上海、香港間的船班通航之後,更多中國商人來此地定居發展,因而興建了關帝廟、中華會館和學校等。

之後,雖然橫濱中華街的發展也先後受到關東大地震和二次大戰的打擊,卻在戰後再度復興起來,成為各國旅客前來橫濱必訪的觀光勝地。

從冰川丸上遠眺橫濱市區。
目前冰川丸是博物館船,開放參觀。

橫濱港區漫步

逛完中華街後往海邊散步,沒多久就抵達濱海的山下公園,放眼望去,港區的景象忙碌繁華,如果想要親身感受橫濱港走過百年的蓬勃發展,這裡便是最佳的展示櫥窗。

背對公園,面對港區,把眼光移向右手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艘擁有上世紀優雅古典線條的船舶,船身濃厚的黝黑和上層建築清新的雪白,搭配煙囪上醒目的黑底加上白紅相間塗裝,便是日本郵船株式會社的正字標記。這艘船是鼎鼎大名的「冰川丸」,一艘在二次大戰前誕生的客貨兩用船,經歷過戰前的歌舞昇平、戰時的海上交鋒,還見證戰後的振作復興。接著往左邊望過去,馬上可以看到一座造型新穎的大棧橋,旁邊停泊著一艘體型巨大無比的現代郵輪,兩艘船齡相距超過一甲子的客輪在山下公園相會,不只是巧遇,更是傳承。

踏上行人天橋後,人們可以一邊欣賞港區內的景觀,另一邊也可欣賞市區的模樣,隨著前進步伐,橫濱三塔逐一再現,不久之後便可以來到橫濱紅磚倉庫。這兩座紅磚倉庫原本是在20世紀初建造的保稅倉庫,經過數十年使用後功成身退,原本就此空置,不過隨著橫濱港區再開發相關計畫實施,這兩座紅磚倉庫鹹魚翻身,匯集展示空間、餐飲、文創及潮流店舖等,吸引大批人潮,觀光客絡繹不絕。就算到了夜間,打上柔和燈光的紅磚倉庫更與遠方「橫濱港未來21」開發計畫中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通明燈火相互輝映,橫濱的古典與未來不但在海上、也在岸上交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