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教會對處境的共識

秋冬之際,台灣空汙指數總是不斷標高,籠罩在PM2.5爆表的空氣中,幸運的是這幾日全台降雨,汙染濃度稍稍下降。然而只要持續呼吸,大家都是肺腺癌潛在病患,雖然不會立即發作,但長期下來誰都不敢保證。這種社會變遷,無論是不是基督徒,都需嚴肅關懷面對。

2017年起,「處境查經班」由濟南教會牧師黃春生、台北公義行動教會牧師鄭國忠等人共同發起,邀集不同年齡、背景、工作或信仰的人來參加,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聖經與社會實況,豐富讀經的視野。所謂處境查經法,指的是從社會受壓迫的處境進入,透過觀看、判斷與行動,成為一種實踐的循環。

事實上,「處境查經法」源於拉丁美洲,後流傳世界各地,至今已經超過50年,核心概念與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牧師提倡的「處境化神學」相似,讓身分背景各異的讀經者,在不同處境裡共同閱讀聖經。這種查經方式幫助讀經者思考,現在如何與過去對話?如何以耶穌的眼光讀聖經並行動?處境查經不是要給標準答案,而是幫助人找到答案,思考當生命與經文衝突時如何面對,與生命產生連結。

近日黃春生也在臉書分享處境查經的三項指標:包括一、行公義:檢視處境下的掌權者、社會結構產生不公義、暴力的情況,進而突破不公義的處境;二、好憐憫:教會是邊緣人、窮人的教會。教會應跟隨耶穌,以身作則分擔受壓迫、弱勢、窮困者的生活;三、謙卑與上帝同行:為何大多數受迫者被不公平對待、折磨卻沒有反應?透過與聖經的「摔跤」,促進及啟發查經者自決意識的覺醒,使查經者渴望謙卑與上帝同行,在受迫處境下為解放奮鬥。

觀察台灣教會生態可以發現,不同信徒之間對於社會處境的反應及敏感程度,有南轅北轍的差異。有人主張教會不應過度參與社會事務,避免喧賓奪主,取代了教會的本務;有人則主張面對各種社會不公義,教會應積極參與,因為這是上帝國整全宣教的一環。不同的態度,也間接導致信徒在諸多議題看法的分歧與隔閡。

然而面對差異,我們不必過度悲觀。雖然在某些特定社會議題上,短期內無法獲得共識。但當我們過度把焦點放在差異上時,很容易忽略我們仍有許多一致的共識:我們相信上帝的拯救,也體認應該愛護上帝所造的世界,可以共同攜手努力,空汙就是個例子。當世人在為空汙憂愁時,或許正是教會合一發聲的契機,應當一起攜手來解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1條評論

  1. I like the great comment in the article, but still need more practical actions in the policy of Christian integration. God create the world, and see the creators are good. Can we Christians just destroy them for economic boost? We love Taiwan where God bless, but not just its man-made nationality. Give you a like!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