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十大教會新聞回顧

生根茁壯南神  總會歷史檔案館動工  

【陳逸凡專題報導】2017年3月16日下午,台南神學院舉辦「黃彰輝紀念圖書館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開工禮拜」,在挖土機象徵性剷土、與會貴賓共同剷土、植栽後,正式全面開工,預計2019年落成。

特別的是,整地過程中所意外挖到舊房屋基座,根據地點研判,應是早年由宣教師巴克禮創立的「聚珍堂」(今台灣教會公報社)遺址,因此南神特地將其中一塊磚頭致贈台灣教會公報社保存,由社長方嵐亭牧師收下,見證當年開啟文字宣教事工先河的歷史。

南神主任秘書林文哲牧師表示,未來聚珍堂遺址地點將會規劃保存,向社會展示這對台灣意義非凡的遺跡。方嵐亭則期許公報社如同聖經所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成為更有歷史觀的教會媒體。開工禮拜也安排南神師生為工程經費募款、發揮時代目標、施工期校園安全等祈禱。

時任總會研發中心主任、現為七星中會汐止教會牧師黃哲彥表示,歷史檔案館的興建是眾人努力的結果。由於保存歷史文件需要特殊設備維持溫度及濕度,場地尋覓不易,如今確定落腳南神別具意義,新建的歷史檔案館將有160坪空間,收藏包括長老賴永祥捐贈的史料等文件;南神舊圖書館則將成為文物館,收藏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巴克禮牧師服等文物。

500年分歧 新舊教宣示合一

【林家鴻專題報導】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2017年6月29日至7月7日於德國萊比錫舉行第26屆大會,期間特選在宗教改革發源地的威登堡城市教會舉行簽訂《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JDDJ)的儀式,表達全球的改革宗教會願意為彌合新教及羅馬天主教之間的分歧盡心力,成為和好運動的一員。

WCRC主席佩雷(Jerry Pillay)代表全球225個改革宗教會,與天主教、世界信義宗聯盟(LWF)及衛理公會等宗派代表共同簽訂《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確認WCRC與聲明的連結。《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是1999年由天主教會及LWF所共同提出。大會認為,在馬丁.路德揭示〈95條論綱〉、譴責教會腐敗後的500年舉行此儀式,將有助於推動改革,並化解新教徒與天主教徒數百年的分裂。

身為WCRC會員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也由總會派普世幹事連振翔等4人出席這場大會,一同見證這項歷史性的聯署儀式。禮拜中,會眾對於過去教會間的分歧做出哀悼的禱告,也承諾將來的合一。世界衛理公會(WMC)主席朴鍾春(Park Jong Chun)說:「這是天主教、路德宗,衛理公會和改革宗共同見證所追求的階段性成就與彼此委身,也是基督意志展現在所有基督徒身上的顯明。」

為記念教改500週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5月也受德國柏林宣道會(BMW)邀請,由總會議長陳明志牧師率訪問團參加「教會日」(Kirchentag)活動,並尋訪路德腳蹤、了解德國推動轉型正義的歷史。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特別接待PCT訪問團,他感嘆如今歐洲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已經和解了,對台灣人而言,「和解」的價值還是有所期待,台灣人雖然在很多場合受到尊重,但只要中國共產黨一出手,台灣就會受到壓迫。謝志偉肯定PCT與BMW長期建立夥伴關係,超越的友誼不受任何政權阻礙。

台灣在國際場合仍處處受中國打壓,總會議長陳明志牧師表示,PCT一直努力為台灣拓展非官方的外交關係,已與20幾個國家、超過40個教會團體建立夥伴關係。

解嚴三十週年  公報社出書見證歷史

【陳逸凡專題報導】2017年適逢台灣解嚴30年,台灣教會公報社4月3日召開「解嚴30‧活路姍姍來遲」記者會,推出當年因刊載二二八事件40週年相關消息,而遭警備總部台南文化工作小組沒收的《台灣教會公報》第1825期及《活路》副刊第4期原尺寸版本。

7月13日上午,台灣教會公報社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合辦《那一年,寄不出去的教會公報》新書分享會,由當年經歷《台灣教會公報》遭警備總部沒收及歸還的當事人現身說法,為歷史留下見證。

時任《教會公報》總編輯的牧師林培松回憶,《活路》因談及二二八事件,便連同《教會公報》一起遭到警備總部查扣。當時擔任《教會公報》發行職務、第一時間被迫簽下「出版品查扣(借閱)單」的公報社同工黃淑貞回憶,看著整批剛印好的報紙被帶走,從此每年二二八前後,就會感到莫名的緊張。

社運前輩黃昭凱表示,報紙被查扣後,群情激憤,社運團體甚至主動助印1萬份被查扣內容,在各地舉辦的二二八紀念會場發送,最後決定4月5日兵分7路遊行抗議。當時政府感受到壓力,承諾將報紙重印送回,由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楊清源牧師親自護送南下。就在台南市長林文雄聆聽宣讀和接受抗議書後,運送報紙的貨車戲劇性及時抵達會場。

反對亞泥延展  太魯閣中會堅守家園

【邱國榮專題報導】2017年6月25日下午,群眾在環保團體號召下聚集在行政院前,抗議經濟部通過亞泥礦權展限申請,並且遊行走向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魯閣中會總幹事呂玉美牧師與中會同工北上參加這次遊行抗議,她指出,族人站出來,要向總統蔡英文與財團陳訴族人們訴求「撤銷亞泥」、「礦業改革」,希望蔡總統與財團都能夠聽見。

去年3月,經濟部在《礦業法》修法前,通過亞泥20年礦權展限,至2037年可以不需環評,同時也無須根據《原住民族基本法》,取得在地部落的同意。

亞泥礦區的位置就位在姬望紀念教會背後山壁的上方。呂玉美指出,亞泥造成當地環境汙染非常嚴重,空氣中漂浮的沙泥,導致落塵嚴重,「你會覺得呼吸非常不舒服,晚上亞泥廠的煙囪會釋放廢氣。」呂玉美憂心指出,在地族人身處於需要經濟收入卻得面對土石流危害的兩難裡,族人靠著亞泥礦場獲得了收入,但卻每天呼吸著灰泥、影響健康,而且,颱風來襲時,部落又得面臨土石流危害。

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聲援遊行,他表示,長老教會關懷受造界,受造界是上主的賞賜,人要負起管理的責任,「不當開發使用,或破壞生態資源,造成當地族人生命財產的威脅,都必須檢討。」

視察街頭社運  台港青年交流信仰觀

【邱國榮專題報導】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SCMHK)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及青年事工委員會合辦「台港青年信徒高峰會」,2017年6月24至30日在台灣舉行。

高峰會的第2天,SCMHK走入凱達格蘭大道,觀察正在反亞泥的抗議遊行。SCMHK執行幹事陳可樂,針對台灣民眾撤銷亞泥礦權展限的訴求表示,香港也在面對居住地迫遷及土地浮濫開發的問題,他說,中國政權在香港施行「融合政策」,目的是使財團淘空香港的土地,此外,香港並沒有「傳統領域」的權益概念,香港人要保護土地僅能夠倚賴公民權,去抵抗已經被財團收買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香港教會對於環境議題的關心,態度是很個人的,而除了大公派(普世派)教會,香港教會普遍不關注環境議題。

陳可樂還表示,SCMHK是會去執行及主張公民權力的大公派,所以,SCMHK能夠與香港非大公派的教會有交集的機會並不多;2014年雨傘革命後,非大公派青年覺醒後才知道,基督教會並不是一致化的罐頭,而是多元的。這次高峰會討論到的議題有性別、主權與土地,都是台、港的社會正在面對的社會議題,陳可樂說,這也是多數台、港教會不願意去關注,或是選擇片面去解釋的議題。

韓、加友人奧援  魯凱族語聖經出版

【林婉婷專題報導】歷經30年翻譯與編審,魯凱族語聖經在韓國永樂教會與台灣聖經公會的協助下順利出版。2017年7月11日,魯凱中會好茶教會舉行感恩禮拜,超過300人參與。2020年是魯凱宣教70週年,族語聖經的誕生為傳福音與文化保存增添一大助力。

因聖經公會翻譯出版計畫,1987年魯凱族語新約聖經翻譯工作展開。隔年,韓國永樂教會牧師韓德聖支持翻譯事工經費,其妻子韓貞愛牧師娘、兒子韓永臨牧師,及高雄韓國教會牧師趙秉都參與其中,如今韓德聖與韓永臨都已安息主懷,一生心繫於此。2001年新約翻譯完成,2002年魯凱中會主動繼續翻譯工作,2010年由加拿大牧師麥煜道擔任翻譯顧問,有聖經公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族群母語委員會的協助,舊約聖經翻譯完成,如今完整魯凱族語聖經誕生。

魯凱族語聖經採用好茶、霧台語系為主要語言,新約翻譯同工3人,編審同工10多人,舊約翻譯同工2人,編審同工20人,已故賴阿忠牧師全程參與。

去年10月中,魯凱中會代表團隊前往韓國拜訪永樂教會,舉辦交流禮拜,並身穿傳統服飾於街頭獻詩,完成精彩宣教之旅。後續也在中會事務所接待韓國短宣隊、布農三中會等團體。聖經翻譯串連起的不只是魯凱族人與上帝,還有不同國家、族群友人的情誼。

人權宣言四十年  活動檢視民主貢獻

【林宜瑩專題報導】1977年美國進行「關係正常化」派人訪問中國,因擔心台灣成為政治談判籌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是年8月16日發表「人權宣言」,要求當時美國卡特總統應「保全台灣人民安全、獨立與自由」,也促請政府在國際情勢危急之際,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

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週年,同時也是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40週年;2017年8月13日下午2點,在敲響40聲鐘響後,長老教會總會於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人權宣言40週年紀念禮拜」;禮拜後隨即舉行「新而獨立的國家」座談會;20日晚間民視《台灣演義》也播出「長老教會三宣言」專題報導。

台北中會聯合鄭南榕基金會、台灣教會公報社、玉山神學院於11月6日,在東吳大學舉辦「神權與人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40週年的神學反思研討會」;《台灣教會公報》更製作多篇有關人權宣言40週年的專題報導及特別企劃,還有一系列「人權宣言四十」,介紹推動台灣人權有所貢獻的人物。

座談會中,包括彭文正、許世楷、許慶雄、王崇堯等多位與談人,對現今台灣仍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現狀,咸認如此將無法擺脫「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認知,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迢迢信仰路  排中提宣教新異象

【林婉婷專題報導】排灣中會於2017年8月31日舉辦宣教大會。中會各教會的牧者、長執與會眾共250位學員齊聚,感謝上帝一路帶領,並透過討論,反思中會與教會的發展及不足之處,共議未來事工走向。

排灣中會曾配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宣教策略,擬定十年宣教白皮書,2017年宣教大會就是總驗收與檢討。21世紀宣教委員會主委陳永明主禮開會禮拜,以「芥菜種的生命」勉勵會眾,希望每個人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找到上帝的旨意。而會前專題請到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總會大專青年幹事李信仁與排灣中會總幹事樂歌安‧督達里茂專講。林芳仲期許族人在歷史洪流中找到定位;李信仁以教勢分析找出宣教潛力點,樂歌安針對宣教白皮書做檢視與反省。

宣教大會幫助排灣中會針對議題溝通,如:原住民族文化流失、傳統產業轉型與產值提升、性別多元認識與牧養、網際網路宣傳與通訊應用、部落老年化的長照需要、小型教會成長等提出創意方案。大方針為期許教會善用既有資源、開發潛在能力,主動積極成為文化、生計、健康等領域的關心、保護與教育者,又譬如教會推出族語主日學教材、與政府合作長照據點、技巧性輔導小型教會而非單以金錢援助。

深化對話與合作 女性靈修協會成立

【林家鴻專題報導】台灣女性基督徒2017年10月成立「台灣國家基督徒女性靈修協會」,總發起人、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石素英牧師認為,天主教與基督教今年藉由共同記念宗教改革500週年,尋求互相理解,在教派分離主義逐漸淡化的普世氛圍中,教會內占多數的女性成員應成為跨教派對話與合作的倡議者,透過靈修操練和對話、資源共享、環境關懷,在靈性上互相支持,攜手面對社會的需要。

歷經10年醞釀,基督徒女性靈修協會32名跨教派的共同發起人,一半以上是平信徒,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道人有羅珮文、邱瓊苑、陳麗華、林霓玲、許佩雯(vavawni)、姑目‧荅芭絲(Kumu Tapas)等,組織成立目標是將各教派的交流從組織高層落實到平信徒層次,補過去之不足。

女性傳道人是上主在近代的傑作,她們的服事正在起步,協會在官網(www.nsocws.tw)提供會員講道篇和解經資料,協助資淺女性傳道人在事工繁忙中仍能預備有品質的講章。

過去10年間,女性傳道人之間的主要話題是「個人尋求靈性的提升」,有人參加天主教傳統的避靜或伊納爵神操,有的人則積極參與靈恩的操練,更有人走上社會運動的靈性操練等,女性靈修協會計畫邀請不同靈修傳統的專業人員帶領操練,幫助會員自我提升、擴展眼界。

協會未來也設計深度靈修之旅,並計畫邀請女性基督徒展開不同靈性傳統的對話,看見靈性操練的多元可能,也期待從眷村、客家、閩南和原住民的生活開始對話,品味台灣女性的不同文化風貌,以及促成原住民區域不同宗派一起對話。

邁入高齡社會  拓資源奮興松年事工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因應台灣人口老化的社會趨勢,由總會松年、平安基金會所屬社福辦公室主責,在台灣北中南東等地舉辦「教會如何結合政府、機構資源推動高齡關懷事工懇談會」。

台灣老化指數從1991年24.79%一路攀升至2015年的92.18%,2018年台灣將進入高齡社會,因此參考並整合日本、美國長照的優缺點後,也檢討長照1.0後推出「長照2.0」,以「社區整體照顧體系ABC」為架構,分成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巷弄長照站」,期望藉此建立綿密長照體系。

長老教會很早就投入松年事工,1989年6月創辦松年大學,邀請社區老人持續學習、積極進行社區關懷、探訪獨居老人及送餐服務,其實都幾乎已達C級規模,社福辦公室主任王文秀表示,只要將現有各教會的松年關懷事工達到「巷弄長照站」所設立的規範,就能與政府政策接軌。

2018年4月17~20日將舉行第63屆總會通常議會,也訂為「松年年」,積極鼓勵教會爭取C級巷弄長照站的設立;政府在推動長照2.0實施一年後,也彙整各縣市的意見,2月前會擬定長照2.0計畫相關新標準及規模,以確立原則讓各縣市能自主核銷補助經費。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