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新書發表會 以地名認識台灣 促認同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因深感本土教育的重要性,也發現許多台灣人完全不曉得「台灣」名稱的由來,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李筱峰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台灣地名,並將資料、心得集結成書,1月14日下午於飛頁書餐廳舉行《以地名認識台灣》新書發表會。

李筱峰說,他從小在台南麻豆長大,到大學畢業卻還不知地名由來,後來意識到自己從小受到「去台灣化」教育,之後經歷自我覺醒,逐漸了解「在地化」「土斷」的重要性,投入研究台灣歷史與地名,終於明白「麻豆」「台灣」名稱,都與平埔族西拉雅語有密切關係。

1624年8月24日荷蘭人從台南安平登陸,因此安平被原住民稱「Taioan」,後來漢人以台語稱「大員」,而「大圓」「台員」「大灣」、「大冤」等名稱都來自平埔族語譯名,荷人來台後對這些名稱的拼法不同,其中一種是「Taiwan」,就是台灣名稱的由來。

李筱峰指出,地名是由人群命名的,可適時反映某群人的生活狀態、發展、觀念、關係、變遷等面向,因此地名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有感於此,他決定編寫《以地名認識台灣》,希望藉此讓更多人對台灣地名有更深認識,幫助建立本土意識與自我認同。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