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餵養 兒少青非服事工具

屏中教育部舉辦同工座談分享重生教會經驗 求有、求穩、求精 以生命影響生命

牧養孩子的老師們也需要靠著進修被牧養。(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屏東報導】長老教會是否面臨老化危機?要怎麼吸引並留住兒童及青少年?屏東中會教育部1月21日下午於內埔教會舉辦兒少青服事同工座談會,邀請壽山中會重生教會牧師李冠呈與歐靜汝夫婦主講,與現場各教會老師、長執和牧者共同研討如何看見兒少青需要,與他們相處、對話。

屏中教育部新任部長、內埔教會牧師李鳳嬌。(攝影/林婉婷)
重生教會牧師李冠呈。(攝影/林婉婷)

李冠呈主講青少年服事時,以自己的牧會之路說明,教會生態不同,各有不同事工需求。他第一個教會是高雄中會六龜教會,當時只有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為吸引社區兒童,教會先是舉辦免費社區週末營,後來又與其他教會短宣隊合作假期營會,不少孩子因為想學習音樂而進到教會。接著李冠呈到有青少年但沒團契的高雄中會援中教會,他帶著青少年去各地玩、舉辦課程、與大學生交流。疼愛他們也挑戰他們,讓他們學習主領敬拜、講聖經故事、街頭佈道等。最後李冠呈分享現在牧養的重生教會,已有基礎青少年事工,他便籌畫更多突破性課程與活動,例如探討戀愛議題、Free Hugs(免費擁抱)傳福音等,讓教會團契不陷入僵化,更有人的溫度。這3個過程,其實就是他的原則:求有、求穩、求精。

李冠呈強調,帶年輕人要肯付出、要捨得,哪怕牧者要多花時間或自掏腰包,「不是只把他們當作事工的工具。」他以聖經裡耶穌說的「餵養小羊」說明「牧養」觀念。如果教會只重視有奉獻力與選舉權的成年人,不重視兒少青需要,教會就會有傳承斷層。

重生教會牧師歐靜汝。(攝影/林婉婷)

歐靜汝主講兒童主日學時,首先提到經驗觀察與反省。教育兒童是生命接觸,孩子到主日學為了讓生命完全,教學中老師們往往也更認識自己。她以壽山中會統計數據指出主日學規模萎縮、教學僵化且失去方向等問題,表明牧養並非單純教育工作,老師也藉由鼓勵、進修與參與禮拜被牧養。接著老師要改變課程氣氛,除了講聖經故事,也要聆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擁有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歐靜汝認為,很多教會執著於人數成長,但對她來說,若教會已有的孩子沒有成長,更多社區孩子進來也無法有好的學習。「教會的孩子要先堅強起來。」她說,「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如此才不會導致禮拜六週末營小孩多,禮拜日主日學卻沒有人。

歐靜汝觀察到,無論對孩子、家長或主日學老師,改變都不容易。4年前,她提出替換主日學教材的想法,以「舊約、新約、基要真理、生命教育」為核心,使用同主題、依年齡層深度不同的《童心愛主》及著重神學思辨的《信仰的基石》系列書籍,這項改變導致她與老師陷入意見拉扯。歐靜汝相信只有知識是不夠的,「孩子要進入社會,與人和諧。我們也要教育他們去愛。」經過溝通、退讓與調整,如今部分青年也加入主日學師資行列。她也帶領主日學與家庭信仰教育配合,例如受難週讓全家人學習為人禱告,「孩子是現在的未來。」她最後鼓勵在座所有學員,「現在就要培育他們。」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