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陪審團制度 踏出司改第一步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社團「綠色逗陣」在3月24日下午舉辦會員大會,選出新任理事長,由清華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黃居正擔任,並且舉辦座談「台灣司改的前景」,與談人除黃居正,還有律師鄭文龍及監察委員陳師孟,他們皆提到「陪審團制」可以有效率改變目前司法體制的醬缸文化,並減少不同審級判決結果相互矛盾的亂象,將是司改成功的第一步。

鄭文龍表示,司法改革前景是現有審判制度改為陪審團制,而且能夠立即見效。司法院長許宗力堅持要推「國民參審制」,意指開放年滿23歲且無前科等符合資格國民有機會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參與重大刑案一審審判,但有國民受專業法官引導形成假民意的可能。鄭文龍指出這個制度換湯不換藥,是中國國民黨的黨國國系統延續。若是政黨輪替後,退任總統將因此遭到更嚴重政治迫害,鄭文龍認為,台灣人沒有宮廷文化,所以不理解政治惡鬥的恐怖。

2012年《法官法》施行,因應當時法官退出政黨,據統計,最高法院中超過70%法官是國民黨員,但退黨法官思想就沒有政黨色彩了嗎?鄭文龍說,民進黨執政,若不趕緊處理這個問題,以後就會陷入兩黨惡鬥;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陪審制度,而司法院拒絕的理由,是要讓黨國系統繼續控制司法,司法將是統治、剷除異己的工具,而陪審團制將審判權力交給擔任陪審人民,可以超過黨國體制,能對抗國民黨的惡,也可補足民進黨的笨。

陳師孟解釋「國民參審制」,是由3位職業法官及6位平民去擔任裁判,3位法官是同一庭的法官,又是多年同事,是團結的少數方,而參審的平民由抽籤進入,是分散的多數方。團結的法官仍可以左右分散的民眾意見,以人數來看表面民主,但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陪審團制度則打破法官的權威與團結,法官只是聽訟,不能做為裁判方,也就是說,法官不判生判死,只能判輕判重,將裁判的權力還給人民。

鄭文龍指出,陪審制可以保護政治鬥爭的受害者,而且,有陪審才能確立無罪推論原則,因為陪審員都是素人,反觀法官因為每天看罪行,很容易陷入有罪推論。

有人擔憂人民素質不夠,不足以承擔陪審責任?陳師孟表示,其實將權力放下人民時,人民會見賢思齊的。他過去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期間,推動垃圾不落地和騎機車戴安全帽政策,起初輿論都不看好這兩項政策,理由是「人民習慣不好、素質不夠」,但結果可見,人們見賢思齊,政策效果極好,他相信司改也是一樣的。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