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網路時代的媒體宣教省思──多元、整合與特色

大眾傳播,進入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時代。

過去,傳播除了要有專業的技術外,昂貴的設備讓人望而卻步。但在今日,傳播好像是日常生活一部分。過去,為了打破國民黨的媒體攏斷,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甚至設計一台如007手提箱大小的發射機,利用其機動性,在電信警察還沒有查到發射信號地點的時間內,以蓋台的方式放送事先錄製的台灣獨立理念。但現在,一台手機、一個夾腳拖就可以將立法院內的動態傳送到世界各地;透過Facebook、Instagram這些社群軟體,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現場直播的工作。

教會知道傳播的重要性,也沒放棄過這個傳福音的管道。經過多番努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01年成立大眾傳播基金會並開設新眼光電視台。然而,電視台經營一路走來卻跌跌撞撞。因為電視台分工細緻及專業超過我們的想像。在人人都可直播的時代,我們得重新思考「媒體宣教」到底「要」什麼?

大眾傳播基金會的成立原本是為了「大眾傳播」。「大眾傳播」原本就是多元廣泛的,舉凡出版、平面媒體、電子媒體、網路、電台、電視台……等都是大眾傳播範圍。因此,如何將現有的大眾傳播機構整合是我們得去深思的問題;不一定如商場上的公司合併,而可以由總會創造平台讓我們從事大眾傳播的機構可以有事工合作。教會公報社、新眼光電視台都是總會底下從事大眾傳播事工的機構,照理說應該可以整合在一起,互相支援,使我們的傳播事工事半功倍。而不是像現在各唱各的調,在爭取教會的有限資源中,形成緊張關係。

許多媒體人煩惱的不是硬體設備,而是軟體──節目或內容。如何讓內容生動、吸引人,才是重點;如何讓內容豐富且又有特色,是媒體人絞盡腦汁想破頭的課題。這也是當我們在大眾傳播奉獻主日時得要關注的問題。現在網路上有許多的「網紅」,就是想盡辦法讓節目與眾不同、有特色。而我們的節目內容、平面文字,是否有教會自己的特色呢?

我們是否仍然執著要有電視台才是媒體宣教?還是我們可以接受退到幕後,從事具有特色的節目製作?在人人可以直播的時代,我們必須清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媒體宣教要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沒有清楚的目的,只會如無頭蒼蠅,空忙一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