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班 落實思辯聖經情境

回到唯獨聖經 突破威權式領導譯經 尊重多元個體生命信仰對遇歷程

處境查經的訓練,即是讓參與者彼此在公開尊重中對談,尋找出對聖經的洞見,重新思辯信仰話語的啟示。(攝影/陳逸凡)

【陳逸凡專題報導】教會查經班,通常被認為不容易點燃信徒熱情積極參與。然而在台南,有一群跨教會弟兄姊妹,主動聚集彼此連結,組成「台南處境查經班」,自2017年6月以來,聚會次數已突破30次,自今年3月底開始,移師位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台灣教會公報社舉行,每週六下午2點至4點穩定聚會,歡迎所有願意了解聖經者參與,並共享公報社資源。

台南處境查經班發起者之一尤榮輝表示,查經班成立之初獲得台北中會公義行動教會牧師鄭國忠及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牧師黃春生協助,親自前來台南教導後開設。他認為信仰應該從好奇心開始,信徒一定會對上帝感到很好奇,許多人在查經之後有許多疑問,但是目前大多數查經班沒有對話的機會,對信仰是很大的危機。而處境查經班成來自社會不同階層,透過大家對聖經不同的理解,彼此分享,能把經文看得更透徹,每個人更加認識聖經真理。

台南處境查經班成員李彥凱表示,自己是第一代基督徒,處境查經容許以開放思考的方式提出每個人對經文的想法,與一般教會查經由傳道人提供唯一標準答案的方式非常不同,他認為若上帝如同老師與父母一樣,一定不會禁止孩子發問,思辯與懷疑不僅不會改變真理,反而能夠學會不盲目隨著他人起舞。
福音詩歌〈耶和華祝福滿滿〉〈小小的夢想〉歌詞作者李信儀也分享,自己過去一直都是信仰上的乖乖牌,卻因某些社會議題的看法與傳道人不同,內心陷入掙扎與衝突,甚至看見同工遭其他人汙衊感到十分痛心,接觸處境查經班以後,對她而言就像打開黑盒子,解開許多聖經裡的祕密,看見聖經所要傳達的精神,如今與神的關係反而更好。

六甲教會會友李仲寬則表示,經過處境查經的訓練,大家都能夠在公開尊重中對談,尋找出對聖經的洞見,對他而言這就像是柯南在辦案一樣,讓經文在內心沉澱一段時間之後,慢慢找尋線索,看見對信仰的反省,如今六甲教會每個月也會進行兩次的處境查經班。

受邀參與的牧師鄭君平表示,牧師在處境查經班中不是提供唯一的答案,每一個參與成員的個性都不同,查經討論過程中難免會「卡關」,此時牧師就能成為諮詢的角色,提供相關的背景與釋經觀點。成員吳孟玟認為,處境查經有助於了解每個人不同的處境,彰顯神話語的真實性,透過經文啟發生活,感受到上帝的慈愛,也能夠反思關懷現今社會,更知道如何彼此相愛。

如何能夠讀經不倦,是每一個基督徒都必須關心的議題,然而如何能夠適切的閱讀聖經,後者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前者。本期新聞專題,除了有黃春生牧師專文介紹處境查經的由來、鄭國忠牧師分享信仰與台灣社會脈動的關聯,同時介紹台南大專中心小神研以及全國社青讀經營等特色讀經事工,認識讀經各種豐富的面貌與方式。

專訪台北公義行動教會牧師鄭國忠

看重弱勢聲音 以經文與哀哭者同哭

【林宜瑩專題報導】「我是從我生命信仰歷程中,深深感受到處境查經對基督徒信仰生活的重要性。」37歲擔任第10屆末代台灣省議會議員,45歲時當上立法委員,又擔任過民進黨中央黨部民主學院主任、台南縣黨部主委、台南市政府國際關係處處長、民政局長的牧師鄭國忠,歷經30年的從政生涯後,8年多前又回到牧會生涯,並開拓了台北公義行動教會,每個禮拜天下午選在228公園聚會,成為台灣真正無屋頂、無圍牆的教會。

在從政過程中,鄭國忠積極投入「城鄉宣教運動」訓練(URM),也參與許多街頭抗爭運動,長期與基層人民站在一起;在立委選舉時,他從未買票或做廣告宣傳;在擔任立委時,也刻意留在立院經濟委員會,與執政的國民黨長期抗爭,主要就是為農民、關廠勞工等被壓迫弱勢者爭取權益。

回到牧會生涯後,鄭國忠說,每次他準備主日證道內容,都會與台灣社會或國際上最新發生的事件來應答,因為台北公義行動教會所牧養的人,在街頭運動、社會議題上都多有投入,他們對最新事件的關注與回應非常快速、敏感,因此當他以處境方式講道時,大家的回饋互動就非常的鮮活。「這樣的講道就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與力量,」鄭國忠表示,要是牧師講道內容都在查考聖經典故、在談過去歷史,「這充其量只是在傳遞聖經知識,而不是在傳講又真又活上帝的大能。」

鄭國忠表示,無論聖經舊約離現今約5000多年,還是新約距今已2000多年,當中描述的背景都是猶太人,之所以推動處境查經班、處境神學,其實牧師黃彰輝是最早發起的,因身為台灣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應如何從聖經描述猶太人的歷史、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用身處在台灣當今的情境與各種面向,來看待、理解自己的基督信仰與生活,否則,若只是勤讀聖經,卻無法站在自身處境加以融會貫通。基督徒如果讀經只憑想像,就好像在看海市蜃樓、空中樓閣一般。

鄭國忠強調,過去教會的查經班,很多是牧師站在台上一直講,會眾在台下一直聽,可是牧師也是有限的人,可能對基層農民、勞工、婦女等生命經歷不甚了解,很多價值觀也不應該是「牧師說了算」,因此,處境查經就是要打破傳統牧者至上、權威解經的反向操作,在帶領處境查經時,牧師只是引導者、傾聽者,反而是要讓會眾多說話,以自身生活經驗的彼此分享,來回饋、對應聖經經文。

「聖經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鄭國忠透露,約莫在3年多前,因為在一場研討會中,聽聞一位來自南非牧師分享,當地教會如何採用處境查經,帶領婦女團契、監獄受刑人,以自身處境研讀聖經,使受暴婦女、被監禁囚犯因此重燃對未來的盼望。

鄭國忠也坦言,近幾年台灣教會界為了同婚議題爭論不休,有些牧師就拿著聖經當起了審判官,對同性戀者論斷、定罪,他認為,若牧師傳講聖經沒有使人帶來盼望,反而是讓人感受到壓迫、毀滅,「這豈不是用聖經在殺人嗎?」

鄭國忠說,透過處境查經,可以就某一議題,讓各種不同的聲音都出來,「尤其是應該看重弱勢者的聲音、尊重他們真實的感受,」他相信,透過處境查經,可以幫助基督徒真正做到聖經教導的「與哀哭的同哀哭」。

處境查經新眼光 構築福音基地

【特稿/黃春生】處境查經法是一種以耶穌底層眼光及處境來閱讀聖經,此查經法50幾年前從中南美洲傳到南非,為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帶來全新聖經視野,之後查經法傳到蘇格蘭被發揚,並進而帶到歐洲各地。

在台灣談起處境化的神學及聖經理解,可追溯到傑出的神學教育家黃彰輝牧師,他從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將被日本政府勒令廢校的台南神學院重新整頓,在他院長16年的任內建立成東南亞第一流的神學院。1953年起,他開始受邀參與普世教協(WCC)和世界長老會聯盟(WPA)會議,並接觸普世神學思潮。在「普世宣教和傳道」運動的影響下,成功說服當時長老教會的總幹事黃武東牧師著手進行戰後台灣教會的宣教工作,推動後來的「倍加運動」。

黃彰輝牧師任職普世教協神學教育基金會長達14年,特別對振興第三世界的神學教育貢獻鉅大。他首倡「實況化」的神學方法論,著重神學與社會變遷及歷史實況的互動關係,使第三世界的神學對自己的人民、國家有所貢獻。無論是中南美洲的解放神學、處境化查經,或是「實況化神學」在第三世界所激發出來的聖經理解,皆反映基督信仰參與在生活實況中的動態概念。

過去的宣教或聖經理解,皆屬由北往南、由西到東的「單行道模式」,而忽略第三世界的教會處境。實況化或處境化的聖經詮釋,可以幫助每個地方的基督徒,在他的處境中進行實況化的改革行動,每一個「地方」都應該是普世宣教的中心和「基地」(home base)。

處境化的聖經詮釋,也深深帶來南非的革命,一如20世紀中期南美洲解放神學幫助底層、受壓迫者的覺醒與社會改革。南非神學家Gerald West說:「在南非我們曾經發現聖經帶來死亡。」閱讀同一本聖經,有人主張蓄奴、種族隔離,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有人主張女性次等,禁止講道、被按立聖職,但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1981年,南非的行政首府普力托利亞,一個矮小的黑人教士無畏地向面前5位白人說:「你們白人將聖經帶給我們;現在我們黑人要認真地看待它。我要告訴你們:種族隔離政策,不論你們怎麼稱呼它,都是邪惡的、反基督的、反聖經的。如果有人說我錯了,那我只好燒掉聖經,不再作基督徒。」南非政府派遣人來調查「教會聯合會」的財務狀況,由於該會一向反對種族隔離體制,南非政府想用財務缺失來抹黑它。這位黑人教士就是屠圖,當時他是教會聯合會秘書長。

今天,我們藉由處境查經法與渴望認識耶穌基督的人,一同查考聖經。從社會底層、受壓迫的處境進入,透過觀看、判斷與行動,成為實踐的循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在處境查經班裡,成員彼此對等、尊重、接納,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教牧及資深成員擔任協調者,藉成員多元處境的經驗,來豐富我們對聖經的認識。2017年起,台北濟南教會推動處境查經班,希望嫁接黃彰輝牧師的「實況化神學」,透過處境查經讓每個地方都成為福音的「基地」,在所處的處境下進行實況化的改革行動。目前,處境查經班在北中南都有夥伴,如果有教會或小組願意學習處經查經法,我們樂於與大家分享。(作者為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牧師)

社青讀經小確幸 轉化遍地開花

【特稿/黃文瑜】「工作好難找」「我想在職場傳福音,但連好好做個基督徒都好難」「好想有一群可以討論聖經的夥伴」,5年前全國社青讀經營在社青的「渴望」中誕生,讀經營的舉辦就像是「小確幸」,透過聖經背景,回應個人面臨的處境,在信仰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拉扯的夾縫中掙扎,以神的話語找到生活準則。

全國社青讀經營即將邁入第5年,並進入轉型階段,從社青發起透過總會資源協助運作,到今年社青完全自己籌辦,包含經費自籌,一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油然而生,來自全國10多位籌委一同籌劃,集合資源讓有讀經意願的人,可以透過參與社青讀經營,將經卷研讀後的反思化成行動,讓社青讀經營成為推動處境查經的過程,回到自己的教會、社群開拓讀經的群體,成為「遍地開花的讀經運動」。

2018全國社青讀經營顧問林熙皓,是花蓮大專中心牧師,過去曾參與第一屆及第二屆社青讀經營籌備,他表示,和畢契學生碰面時,發現許多人從學生變社青,受到環境衝擊、工作挑戰,人際關係也受到考驗,有些學生是大學時期信主,雖然在教會中能穩定聚會與服事,但教會可能沒有同儕團體在信仰上彼此分享,靈性建造缺一角,時常覺得「悶」,而他深覺「這群人需要被牧養」開始辦畢契退修會,希望讓畢契有機會放鬆、休息,想不到畢契不只想要休息,更希望能夠有課程造就,而社青讀經營的開辦,使社青與同儕彼此分享信仰,一起認識神的話。 原本社青讀經營像是大專畢契「回娘家」參加的營隊,但漸漸發現,每年沒有任何大專背景的社青參與人數逐年增加,顯見社青讀經營真實回應社青需求。今年,也有些教會社青已開始在自己的教會中舉辦「一日社青讀經營」,或是在教會中推行社青讀經小組,都是「遍地開花」的種子。

林熙皓認為,社青開始自己獨立辦全國社青讀經營,是一種「長大」的表現,勇於承擔責任,籌劃過程中跨區域整合資源聯合舉辦、經費籌措都相當不易,卻更能感受到社青對於這項議題的強大使命感,更展現出社青的群體,愛夥伴、愛教會的表現。

今年全國社青讀經營將在10月19到21日於新竹聖經學院舉辦3天2夜營會,查考經卷為《以斯帖記》,並用以斯帖記4章14節的經文,「……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做為營隊主軸,透過經文反思,社青在工作忙碌時,經常覺得自己瞎忙,或是感到沮喪,但能擁有現在的身分、才能、職位絕非偶然,當上帝「決定是你」的時候,能勇敢回應。(作者為2018全國社青讀經營總召)

內部培力小神研 擴大受眾群體

【陳逸凡專題報導】開辦於1971年的「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鼓勵學子在寒假期間以一週時間投入聖經研讀與討論,除了邀講師針深入專講,亦安排各種關乎信仰與生活的工作坊,讀經之餘不忘關懷社會,每年都獲得熱烈響應,顯示青年學子對讀經的渴慕與熱切。

為回應大專青年的讀經需求,台南大專學生中心2005年暑假舉辦過與神研班相似的查經營會「小神研」,這項事工雖中斷數年,但已在2014年重啟,並且持續至今。台南大專中心牧師吳明漢表示,「小神研」重啟時,原本定位為大專中心內部的培力,起因在於學生參加神研班後的體悟,認為讀經應該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更該擴及大專學生之外的其他族群。

「對信仰提問及討論的能力」是小神研關注重點,除了參與的各級學校學生外,亦開放給主日學老師及團契輔導參與,區分為「學生組」及「門徒組」,從8歲到88歲都能參加,考量人力及場地限制,以60人為限,今年在台南中會南門教會舉辦,主題是馬太福音。

吳明漢回憶,參與小神研的學員來自台灣各地,過往對於查經方式的經驗也不同,去年有數十位來自屏東的原住民學生參與,面對不同的文化處境,也讓籌備小神研的同學省思,對於自己所推行的讀經運動是否真的能夠做到「海納百川」,抑或只是活在自己的同溫層,因此今年首次推出「走學選修課」,在研讀跟討論等必修課程之外,也能選擇體驗在地生活。

今年的「走學選修課」包括體驗盲人、身障者及街友的生活,例如賦予情境,體驗行動不便下如何購買車票、搭乘交通工具等,連結在地議題後,再次回到聖經,討論馬太福音裡被排斥者的世界,是否有被理解。

吳明漢說,神研班的對象是大專學生,小神研的對象則是各種年齡層的信徒,因此主題會選擇故事性較強的經卷,並按照報名的組別及程度適性調整進行方式。與神研班不同的是,小神研不安排特定講師專講,而是透過工作坊及走學選修等方式來開啟討論。

吳明漢強調,各式各樣精采的營會就像不同的營養素,都值得嘗試與吸收。小神研以聖經為主軸,探討歷代屬靈長輩留下的資產,訓練提問及討論的能力。他說,這幾年帶小神研有個感觸,就是「大家都想要多知道一些,只是不清楚管道。在開啟不同視野之後,將能夠讓信仰進入更深層的階段,提升由下而上的力量。」今年小神研簡章及海報已完成寄送,歡迎報名參加。

|書訊|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

│出版社│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作 者│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
│譯 者│黃杰輝、阮雅瑜

哈佛神學院哈里斯講習榮休教授考克斯,是浸信會牧師,也是被廣為推崇的當代神學家之一。其著作《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淺白生動講述創世記、出埃及記、約書亞記、約伯記、阿摩司與眾先知書、福音書、使徒書信與啟示錄,是好讀易懂的研經入門書。

考克斯回顧自己的生命成長經驗,將自己閱讀聖經的經歷分成三個階段:敘事階段,也就是在主日學裡聆聽聖經故事的階段,透過平信徒老師的指導,對具有吸引力的故事留下深刻印象。歷史階段,是進到神學院就讀後,開始深入認識聖經的作者、來源、釋義,在這個階段裡,許多理解聖經的方法與過去截然不同,使他感到「既興奮又困擾」。靈性階段,則是當他開始發現歷史進路雖然重要,卻也有所不足的階段,他在一次參與非裔美人爭取公民權的運動中遭到逮捕,在監獄中聽到年輕黑人示威者的歌聲,帶給他新的啟發,體認到聖經所講述的不只是故事或歷史,更是講述我們的故事。

除了分享與聖經一起成長的經歷,就像書名「我們究竟該如何讀聖經」所指出的,考克斯認為更尖銳的提問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要閱讀聖經?」期盼在靈性取向的光照下,建立「查考聖經」及「聖經研究」間的橋梁,鼓舞查經小組獲啟迪。(整理/陳逸凡)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