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現在,輪到我變老了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你害怕變老嗎?

最近看了一本剛出版的繪本《巴黎老奶奶的故事》,描述一位獨居的老阿嬤,老伴走了,兒孫偶而才會來探望她。外表看似衰老虛弱的阿嬤,內心怡然自得,活在當下,樂於享受自己的人生。老化,可以不是生命的阻礙,只要轉念,往往也能領略不同風景趣味。儘管青春不再,儘管身體老化,老阿嬤欣賞自己的美,喜歡現在的樣子。

曾經熱愛陽光、大海和登山,年紀大了,醫生叮囑她,別再去這些地方了,她只好跟自己說:「至少,我以後不會穿壞皮鞋啦。」她記性不好,常常忘東忘西,忘了眼鏡、戒指、信件,連剪刀也會忘記放在哪裡,但也成了尋找失物的獵手。丟了一個,還找到了10個。忘了門診時間又如何,今天腦袋記不清楚,明天可能就正常了。

她也會看著鏡中的自己,那張臉滿布皺紋都是歲月的刻痕。對她來說,嘴角邊的紋路是一輩子以來,所有笑容雕刻出的總和;眼周的皺紋代表幽默,其他代表了悲傷、擔憂,以及難過的日子,還有顯現溫柔與愛的皺紋。她欣賞自己的美,「那是一張述說許多故事的臉。」

我最喜歡書中結尾的這段描述:「奶奶,妳還想再年輕一次嗎?」對於這個問題,她不用想便毫無遲疑的回答:「不了。我曾經年輕過,現在輪到我變老。我已經吃到屬於我的那份蛋糕了,肚子是飽的。」

關於「變老」,我們是否可以如此釋懷與坦然?是否可以滿足人生走過的歲月?每個階段都有專屬的美麗與哀愁,然而,我們的社會文化始終醜化「變老」,也存在刻板印象與年齡歧視。當社會不斷鼓吹追求凍齡,甚至是逆齡回春,歌詠青春不老,追求年輕貌美的迷思,背後呈現就是不斷抗拒老化,貶抑老年的價值。

「老」總是與病、弱、殘、衰等負面詞彙相連,社會也常用老氣、老賊、老不修、LKK等詞彙做為汙衊批評用語。語言與文化思維的居所,這些都反映了社會集體的「恐老症」,我們害怕變老,也散播「恐老」的病毒。法國評論家西蒙波娃曾經研究過老年議題,她發現大多數的人都以憂心和反抗來看待年老這件事,「他們覺得年老比死亡更令人厭惡。」

老化是生命的必經路程,未必都是孤苦或脆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展現成熟與豐富經驗。變老也可以是一種美,雖然身體機能會衰退,但可以累積人生智慧與心靈成長。靈修作家盧雲也說:「老化不只是一條走向黑暗的道路,同時也是一條通向光明的途徑。」去除老年的汙名化,但也不用過度浪漫想像。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生命課題,懂得欣賞老年的美好價值,其實就是擁抱未來的自己。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