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鼓勵男孩擁抱傷痛

情殺案頻傳,顯示出親密關係中的暴力行為是我們不可忽視的焦點,案件成因複雜,不能僅以單一角度怪罪當事人,更重要的是探究什麼樣的社會因素導致情殺案。根據2016年衛生福利部的《臺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統計資料調查》,施暴者生理性別98.9%為男性,約有21%女性一生中遭遇至少一次的親密關係暴力;暴力不僅是肢體上,也有精神上的暴力,例如用情感或言語來勒索、虐待對方。調查顯示,每5人就有1人受過精神暴力,每11人就有1位受過肢體暴力,嚴重程度不容小覷。

許多「如何辨認恐怖情人」的相關文章分析恐怖情人的人格特質,諸如控制慾強、情緒轉變激烈、缺乏同理心、缺乏自省能力、出現暴力傾向等,並呼籲大眾要試著跟這類型的人保持距離,或尋找協助。雖然有警覺意識能幫助我們避免傷害,然而很多時候,在交往前並不會看見相關跡象。再者,此種論述容易把「辨認恐怖情人」當成受害者的責任,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加劇痛苦;就算遠離恐怖情人,還是會有下一個受害者。若要治本,便不能僅呼籲遠離恐怖情人,而是要去理解恐怖情人形成的原因。

男生從小就被教導要「像個男人」,當遭遇挫折或被羞辱時,往往被要求不能軟弱、哭泣,久而久之妨礙了情感發展,並失去同理能力。這種錯誤的情感教育導致男生常「像個男人」,以暴力、憤怒來回應衝突,對自己與他人的痛苦情緒麻木不仁,形成一種殘酷文化。社會學者Connell提出「霸權陽剛特質」(hegemonic masculinity)的概念,指出男性在發展性別認同過程中,會參照「霸權型」的男性特質來評價自我,包括理性、冷靜、侵略性、積極、性慾旺盛、冒險精神等。透過霸權陽剛特質的實踐,男人宰制、女人臣屬的性別體制不斷被複製。男人將怒氣宣洩在更軟弱的目標身上,以維繫自己的男子氣概,這也是為何情殺受害者女性占大多數的原因。

每個人遭遇挫折時,需要的是接納與同理,並釋放自己的傷痛情緒。真正的情感教育是要讓每個個體都有能力去訴說自己的感受,同時也理解他人的感受。容許哀傷的存在,使我們不會漠視心裡的感受,進而殘酷待人;坦承脆弱,才能修復自己,真正堅強。情殺案只是情感教育失敗的極端例子,我們應回到源頭,思索霸權陽剛特質的無所不在,鼓勵男孩擁抱傷痛,溫柔地面對每一段關係。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