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論壇】從香蕉王國到香蕉政治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自從上任以來一直成為各方箭靶。時逢選舉,各方政治人物都在吳音寧身上大做文章,動員媒體勢力、帶領輿論風向,休市風波過後又有送洋酒、與總統私交……等,討論方向也越來越歪樓,雖然後來都證實是子虛烏有,但媒體輿論已造成影響。

當大家都將焦點放在這場惡鬥,就少了真正解決台灣農業困境的機會。過去台灣曾是亞洲農產輸出大國,在早期經濟起飛時代也因著農業賺進不少外匯;然而在工業轉型後人力成本提升,投入農業技術發展的資源相對減少許多,在全球化的挑戰中,相比東南亞、中南美洲,我們失去了競爭優勢。此外,中國於2006年起設立「台灣農民創業園」,鼓勵我國農業人才將技術與資金移入,長期下來,台灣獨有的研發、管理技術幾乎整套移植到中國,種種因素使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受考驗。

缺乏外銷條件,內需市場亦不大,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不同農產因為供過於求而價格暴跌,政府一般的做法便是打作殘貨,或是動員全國人民刺激內銷,近幾個月的香蕉、鳳梨即是如此。這些方式也許能夠短期治標,但長期農產與市場失衡的問題卻無法改善。吳音寧以北農總經理的身分,在後端盡可能讓所有的農產品銷售完畢,確保農民的收成回收成本賺取利潤;而前端的農產規劃、技術提升以及人才培訓與銜接……等,仍需要其他單位的努力及農民的配合,才是讓蔬果價格平穩的積極作為。

北農事件的發酵,讓台灣長期以來的農業問題浮上檯面,也喚起國人對台灣農產業多一點的關注和了解。台灣的農業轉型無法只靠政府和農民的力量完成,全體國民的食農教育,也要一併提升。

近年來有一些農民嘗試自立引進新的科技輔助,或是繞過集中批發自尋通路,雖然自體經營規模無法做大,但仍可看出現代農產有更豐富的可能與潛力。這些期待也許過於理想與片面,除了從農業角度切入解決,還是必須回到政治。而目前政壇上表面討論著農民的福祉與現況,實則是一場權力角力的爭奪戰,各懷奇謀,如此不健康的政治氛圍,無論再有理想與能力的人,都沒辦法發揮所長,長期造成國家的停滯與退步。

農產的政治是希望能保全農民的辛勤,並妥善對待神所賜予的收成,而不是成為誰手中操弄的棋。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