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富商捐款 基督徒謙卑行善

&nbsp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紅包只能滿足短暫需求,無法改善弱勢民眾處境。」

【李信仁台北報導】針對中國富商陳光標高調來台發放5億紅包,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回應,陳光標發5億元,媒體曝光效果卻超過50億,而中國本身有超過1億赤貧人口,陳光標卻選擇來台,可見他的舉動有策略性;張德謙強調,長老教會與基督徒關懷奉獻從不突顯個人,而是將榮耀歸給上帝。

對比長老教會和陳光標的「行善」作法,張德謙說,長老教會重視以受助者為主體,尊重受助者人權和感覺,以88水災為例,長老教會協助興建永久屋,從規劃到園區命名都尊重居民意見,他透露,當時有單位想透過長老教會到災區發放鉅款,但捐贈者要求居民一一排隊領款,長老教會予以拒絕;除了要維護居民尊嚴,長老教會本身也有完整的重建事工方案和88救災奉獻專戶,使關懷能夠長久而全面。

「關懷,就是和受苦的人站在一起,了解他們的處境。」張德謙說,早年宣教師以台灣為家和台灣人在一起,長老教會承襲這樣的精神,在各地廣設教會與人民共同經歷苦難;相較於陳光標在各地的陣仗和排場,以及用在上位姿態發紅包,長老教會學習耶穌成為僕人,謙卑服事,盡力付出,如同聖經教導的「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以及德蕾莎修女所說「愛,就是在別人需要的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陳光標在台高調行徑,張德謙認為,陳的作法有策略性,不只媒體效應驚人,中國國台辦還公開稱讚;但是中國赤貧人口遠超過台灣,為何陳卻在春節前來台,這樣的舉動很耐人尋味,背後可能有政治力的支持。

從台灣社福整體發展來看,身兼台灣基督教福利會董事長的張德謙說,台灣社福和民間慈善團體發展良好,有完善的制度和關懷作法,各單位有明確的宗旨目標,陳光標發紅包只能滿足短暫需求,無法改善弱勢民眾的處境;長老教會、展望會等宗教和社福團體,不只是急難救助,還進一步進行制度改革、議題倡導,改善整體環境,讓弱勢者能夠自立。

張德謙舉出福利會例子,二次大戰後美援資助台灣,在物資缺乏的時代,福利會協助統籌發送美援的麵粉和奶粉。美援停止後,福利會轉型,現在從事志工培訓和組織,這是配合時代需要的作法,讓資源發揮最大用處;但是陳光標發放鉅款,滿足個人「行善」慾望,卻無法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反而引起混亂。

「陳光標高調行為,是對馬英九政府的一大諷刺!」張德謙表示,春節前馬政府宣稱失業率降低,景氣上揚,但有很多人排隊等著領陳光標紅包,很多人貧窮難過年,貧富差很大,遊民尾牙人數暴增,窮苦民眾越來越多,政府卻花大錢辦花博、放煙火,讓陳光標來台做慈善,證明馬政府施政的無能。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