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論國是 形塑彩虹孤鳥

長老教會邀聚青年探討國家主權與社會公義 &nbsp聲援凱道靜坐 &nbsp發表國是聲明

【李信仁新北報導】長老教會青年、大專、教社3委員會合辦的「2011台灣青年國是會議」7月14日至17日在真理大學舉行,主題「彩虹孤鳥──在多元孤立的台灣情境中實踐上帝的公義」,邀聚青年探討台灣國家主權、人權與社會公義,發表〈201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國是聲明〉。

會議於14日晚間以「音樂祈禱會」開始,回顧1971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和長老教會青年事工的發展歷程。總會青年幹事伊誕‧巴瓦瓦隆指出,「彩虹孤鳥」象徵台灣有多元族群、語言、文化,如同美麗彩虹;但台灣在國際上卻像是隻孤鳥,孤單卻自信飛翔向世界分享愛與祝福。

與會者來自長老教會各中區會,排灣、布農中會青年參與最為踴躍,還有多位對大會議題有興趣的非教會青年;此外,印度長老教會Mizoram大會青年詩班、韓國、蘇格蘭教會的青年代表,於6月底來台參加「我愛台灣宣教營」,緊接著參加這場會議。

馬偕專校助理教授、七星中會第一教會會友賴怡忠15日針對「台灣主權與國際地位」發表專題指出,馬英九總統主動向國外媒體表達「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並主張「一中各表」,只重視與中國拉近關係,忽略外交,導致台灣主權流失。他提醒,面對主權危機應「強力主張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在適當時機透過民主程序妥善處理中華民國問題,建議在中國內部爭取可能的盟友,「如果越來越多中國人認同台獨,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就能擺脫中國對台打壓。」

台聯組織部副主任、台灣URM成員周倪安,台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義光教會青年黃琬珺,網路名人阿明等人在「建國百年的迷思」論壇,從歷史、政黨政治、自我認同等角度,要青年再次確認自己是台灣人,批評政府宣傳「建國百年」的荒謬。

台北市議員、文山長老教會會友徐佳青針對大會另一個主題「人權與社會公義」說:「人權與每個人都有關係,但基督徒要比一般人更注意,」與會者提到究竟可以做什麼?徐佳青回答,不是別人要青年做什麼,而是青年要從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問越多問題越好,多思考、多討論,到沒去過的地方看看,就會找到很多需要關心的議題,選擇一項深入了解,參與改革。」

從媒體、外籍移工與原住民來檢視台灣社會公義,資深記者、台師長青畢契高有智說:「媒體識讀教育不夠,」大眾除了批評,應多支持優質報導和盡職的媒體工作者,可以透過網路、讀者投書等改善媒體狀況;長老教會勞工關懷中心主任王文秀說,移工也需要人權保障,不是排斥與污名化。泰雅爾中會教社部書記亞弼‧達利舉政府計畫在新竹縣尖石鄉興建比鱗、高台2座水庫的例子,表達原住民至今仍受到壓迫。

16日晚間,大會更改行程,與會者冒雨前往總統府前,聲援農民凱道靜坐。對此,總會教社幹事黃哲彥說,既然是青年國是會議,與其在冷氣房開會,不如到現場認識、思考實際議題。中布中會久美教會青年史沐恩說,他是第一次參與街頭運動,見到現場的老農,使他想起同樣務農的阿嬤,工作辛苦,沒辦法賺很多錢。從靜坐活動知道,農民賴以維生的土地隨時可能被政府和財團佔去,參加國是會議聽到很多過去不知道的事,讓他很震撼,提醒自己不要只顧自己,還要關心社會。

國是會議還有17個議題工作坊,每位與會者有一份聲明起草表格,由各中會推派代表參與聲明起草,將起草內容,濃縮與潤飾,17日上午經綜合座談討論確認,正式通過〈201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國是聲明〉。

大會在15日晚間的文化之夜,各族群展現多元文化;而前總統李登輝則在17日發表「信仰與人權」專題,總會副議長布興‧大立代表總會於主日禮拜祝禱,布興‧大立說,青年用信仰參與社會關懷,是長老教會的重要使命,期待年輕人持續討論和行動。

李登輝從人與神立約 談信仰與人權

【李信仁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7月17日參加「2011台灣青年國是會議」,以「信仰與人權」為題,向青年訴說自己追求信仰的歷程,從基督信仰回顧普世人權發展,鼓勵年輕人參與社會,實踐上帝公義。

今年是1971年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40週年,這場會議17日舉行主日禮拜,從長老教會國是聲明檢視台灣人權;〈國是聲明〉強調人權並提出「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這項建議在李登輝任總統時實現,長老教會邀請他從信仰來看人權。他強調,基督教是立約的宗教,但台灣其他宗教沒有立約的傳統,不同宗教造成不同的文化,使台灣人「不太肯定有良好人格的人,只稱讚會賺錢的。」

李登輝回憶自己在淡江中學時期,經常思考生死問題,為了克服自我,自願掃廁所,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大量閱讀哲學書籍、坐禪,渴望了解生命意義;後來看到戰爭時的台、日有糧食與資源分配問題,他想追求社會正義。30歲左右,他覺得人要有信仰,但不相信輪迴,只有「人與神立約」的基督教是唯一選擇,與太太走遍台北各教會,經過35年追求才成為基督徒。

「基督教是永恆的肯定,」李登輝透露,從信仰中他了解生死意義,死亡是自然過程,如何在有限生命中完成自我實現,是很重要的問題,他說「已經90歲,明、後年就有可能會回去(死亡),都已經預備好了。」對於生命意義,他引用加拉太書「現在活著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要青年思考「我是誰?」他強調自己是「不是李登輝的李登輝」,因為生命是屬於上帝,是基督在裡面的自己。

針對人權,李登輝表示,從基督教的「立約」精神來看,人權就是「人與人的契約」,從政治體制來看,建立人權是最重要的事情,人權比國家更重要;從信仰與人權來看21世紀的台灣社會,他希望從實踐信仰和人權的行動中,認識人性的深度和存在的意義。

演講前,總會副議長布興‧大立、助理總幹事林芳仲、教社幹事黃哲彥等與李登輝談話提到,面對馬政府親中,難免會受到攻擊打壓,但他內心很坦然;進場前大批記者詢問對農民在凱道靜坐的看法,他表達對農民的支持,農經學者出身的李登輝認為,台灣要發展農業大軍,至少要有8萬名高知識農民投入。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