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雙管鼻笛再現 國寶級樂器改良成功

&nbsp【李信仁台南報導】排灣、魯凱族的「雙管鼻笛」,是全球唯一用雙鼻孔同時吹奏的鼻笛,但受限於材質和曲目等,推廣不便,有鑑於此,排灣中會玉泉教會牧師vuluk(賴朝材)研發改良式鼻笛,便於攜帶、價格低廉,可吹奏古調和現代音樂,有助於鼻笛普及。

雙管鼻笛是vuluk心目中的「台灣國寶級樂器」,全世界只有排灣、魯凱有雙管鼻笛,其他國家和族群大都是單管,但排灣鼻笛推廣不易,製作樂器的竹子品種、產地和採收季節特殊,純手工製作成本高,對一般人來說負擔太大;且鼻笛長度50~80公分攜帶不便,於是vuluk嘗試改良製作。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vuluk選用不同材質試做、調音、比對、試吹,克服技術瓶頸,利用桂竹成功改良,製作出能夠吹奏古調和西洋音階的改良式鼻笛,還有50~60公分傳統型、30公分攜帶型、20~25公分口袋型等多種款式,便於攜帶,有助於推廣。

2002年起,vuluk與胡台麗、錢善華等人類學研究者進行排灣鼻笛與傳統音樂採集,到各地採集和分析古調曲式,vuluk說,鼻笛過去只有傳統音階,調性不一且沒有樂譜,「傳統的鼻笛連〈小蜜蜂〉都不能吹,年輕人無從學起!」要傳承教導十分困難, 他研發的改良式鼻笛,能夠詮釋各種樂曲,他希望從玉泉教會的「陶壺樂團」開始,教導團員吹鼻笛。

「改良式鼻笛用桂竹製作,攜帶方便,價格低廉,吹奏樂曲更為豐富。」vuluk指出,排灣傳說中,鼻笛的聲音是來自百步蛇嗚咽低吟,過去只有男人能吹,為了談戀愛求偶而吹,「吹得好才能追到女朋友。」不同部落與吹奏者,有不同的曲調風格,可是現在的族人吹不出那種感受,減低學習興趣,鼻笛出現失傳危機,改良式鼻笛研發成功,有助於文化傳承。「只要鼻子能呼吸就能吹鼻笛!」vuluk期待將這項國寶樂器推廣到台灣各地,他很樂意到各教會與學校介紹推廣。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