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三):從多樣身分談神學目標

第59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五天四夜 以豐富講座、工作坊帶領查經

  從多樣身分談神學目標  

梁哲懋|台南中會鹽行教會牧師

台南中會鹽行教會梁哲懋牧師。(攝影/林文凱)

【林文凱專題報導】神研班的第二堂專講「路加福音的導論」,邀請前台南神學院新約學教授、現任台南中會鹽行教會牧師梁哲懋,帶領學員綜觀整卷路加福音。他先從作者路加開始談起,細數路加曾被視為醫生、護教家、歷史學家,以及解放神學等視角的研究。

梁哲懋對這些觀點有所保留,例如路加被當作醫生,除了有限的經文證據,很可能只是一種推導。路加因為優秀的寫作功力,被推論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很可能是醫生,但這其實是犯了對古代醫者角色的認知偏誤。

也有人根據路加的自述,他的寫作都是經過詳細察考,而以歷史學家稱之。梁哲懋則認為,不管是哪一本福音書的歷史性都很低,裡頭的記載有許多難以確認的資訊,反而衍生更多歷史問題。

梁哲懋表示,每本福音書都有作者特定的神學目標。曾有段時間,流行將不同福音書裡的耶穌形像集結起來,而現今的研究,不是想綜合起來,而是強調差異性,從不同作者寫的故事,找到所強調的神學。即便都是講上帝國的拯救,也有各自不同的內涵。

梁哲懋認為,路加強調的是赦免和悔改,並且與翻轉社會結構息息相關,無論是馬利亞的〈尊主頌〉,或者路加獨特的「四福和四禍對照」,都能看見這樣的內容。「上帝國福音不是將人往天堂帶,而是要改造整個社會。」梁哲懋表示,以武力為號召的革命宣言,其實都帶著這樣的理想,卻往往製造下一個統治階級;上帝國的拯救卻不然,而是赦免與悔改,能邁向理想。

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梁哲懋提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話,表明了上帝對世人主動的赦免,人聽了之後,唯一能做的就是悔改。例如膏抹耶穌的女人,在路加獨特的敘事中,成為了一個罪人,耶穌赦免的舉動,卻翻轉了整個故事。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第二個犯人,則以悔改的行動懇求耶穌的接納,從這層互動上看,悔改意味著將生命交託給主。

梁哲懋指出,路加神學的悔改,不只是意念上的明白,更要求實際的行動。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之前,曾經醫好一個盲人巴底買,隨後他便起身跟隨耶穌。這些行動有的十分特別,因為路加極其看重資源的分配與權力的分享。不管從施洗約翰給眾人的回應,要求人們不可以多拿,也不能訛詐他人,或者路加所描述的稅吏撒該,悔改之後的行動是「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加福音19章8節)這些經文也顯示出,「上帝的救恩是藉著人參與在上帝國福音的行動中成就。」梁哲懋舉例描述路加不同的理解,例如他非但沒有斥責求問永生的律法師,反而告訴他應該學習憐憫他人;路加強調的是,當人們對有需要的人動了慈心,便是在仿傚上帝的慈悲。

同樣的問題,也出於富有的少年官之口。耶穌要他變賣「一切」所有的,在路加的敘事中,是要他與帝國的權力徹底劃清界線,因此這人憂憂愁愁地走了。

梁哲懋並不認為路加福音想寫給窮人,因為窮人在路加神學中,完全不需承擔什麼。這成了路加福音獨特的視角,梁哲懋說,「在路加神學中,窮人就好比富人進入上帝國的門票,而且只有在世的時候才有機會。」這是路加獨有的觀點。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富人不願意行動怎麼辦?」梁哲懋說,祂只是給手上有資源的人機會。出發點仍然是因為領受上帝的赦免,要求人們以悔改的行動來回應。

又有人從路加給提阿非羅寫信的動機,推斷為路加是進行護教。梁哲懋則認為,提阿非羅並非是名字,而是指愛神的人。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一):共下來!親愛的提阿非羅大人哪!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二):讀聖經先找出遊戲規則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三):從多樣身分談神學目標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四):女性角度結合神學思考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五):從吃喝中建立關係聯繫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工作坊花絮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