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歷史課要有思辨的過程

(相片提供/Pixabay)

李道勇

知名作家吳淡如日前在主持廣播節目時透露,她的女兒和同學不知道孫中山是誰;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也透露,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曾告訴他,自己女兒不知道岳飛是誰。於是趙少康就藉機批評民進黨的歷史教育,聲稱現在學生不知道岳飛、孫中山,是民進黨政府刻意去中國化的結果。可是趙少康可曾想過:目前中國的學生知道孫中山是誰?他們自己是中國人卻更去中國化?

事實上,胡川安教授也明確的指出,他編的國二課本明白寫著岳飛的故事,許多其他任教國中小的老師也在臉書發文證明孫中山在課本中的存在。其實,岳飛與孫中山都沒有從課本中消失。

所以問題不是出在課本沒有寫,而是他們沒有查證,那該是誰的錯?更別說在台灣傳統民俗戲曲、布袋戲、歌仔戲等,就有岳飛演義。至於孫中山,難道他們兩個人的小孩都沒見過我們新台幣的百元鈔?
其實,趙少康和吳淡如的驚訝,乃是黨國記憶的反射動作,他們兩個可能還停留在國立編譯館一言堂的時代。當年的歷史課本,百分之百是中國歷代君王將相輪番上陣,而台灣史卻少到幾乎可以忽略。

台灣坊間原來還有《台語方音符號》一書、國防部還出版《注音台語會話》,誰知在1967年時新聞局卻下令,公部門不得再使用「台語」一詞,應使用「閩南語」。那不是更進一步「去台灣化」?歷史課不只是老師教,學生學而已,歷史課更重要的是思辨的過程──一個與古人對話的過程,一個跨時空對話與思辨的過程。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