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永恆的抉擇

──苦難迫在眼前,基督徒如何選擇?

(相片提供/Pixabay)

◎ 賴允亮

位於特殊戰略地理位置的台灣,百多年來一直處於各種政經角力中。近年不論大選與公投的結果、甚至在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防疫策略與行動,以及今年12月的四項公投,都牽涉到價錢與價值的衡量,也可能影響到享樂與辛苦的過程。

以「自由的堡壘」為校訓、象徵政治獨立和宗教自由的新教大學──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是荷蘭第一所大學,培育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國的領導者與王室成員。16世紀,荷蘭革命領袖威廉王子為了獎勵萊登市民堅守城市並擊退圍城數月的西班牙軍隊,提供市民兩種獎賞供選擇:一為免稅,二則是建立一所大學。萊登市民認為,免稅令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遭統治者撤銷,知識寶庫卻是能永久保存的,因而選擇建立一所大學,也讓萊登成為歐洲知名的大學城,影響深遠直到今日。

萊登市民尋求了一個永恆且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當財物是別人賦予的,別人就有權力可以取回,並且財物可能隨著環境而變化;唯有知識不會被搶奪並且可以隨身帶走。萊登市民放下了立即可嘗的利益甜頭,選擇了需要經過時間淬煉考驗、且無法得到立即回饋的獎賞。這樣的選擇,可能也來自於他們經過艱苦抗戰,爭取到了政治與宗教上的自由,而深知其價值衡量。

聖經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民數記32章中記載,當以色列人走到約旦河東邊、迦南地的邊界,呂便和迦得兩支族發現雅謝和基列地區適合牧放牲畜,因此去求摩西賜他們這片豐沃的土地,而不想進入迦南地。他們與摩西討價還價之後,先是為自己建造羊圈和設防的城,才與其他支派進迦南地爭戰,之後呂便和迦得回到他們原先所要求的土地,但這並非上帝所應許之地。即使當下看似一個美好的結局,他們獲得了立即可享受的利益、有築好的羊圈和城牆、一片富饒未經戰爭摧殘的土地,後來卻常受到外族欺壓,也因而被擄。
若將時空拉回現在,也能在今年看到不少新聞報導已經執行八年的「一帶一路」,儘管中國這項政策讓不少東亞、非洲、歐洲等地方的國家有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的機會,然而也興起不少質疑的聲浪、抗議行動與報復恐攻。合作成員國例如非洲剛果、甘比亞、巴基斯坦、緬甸等國家,因建設而出現嚴重的環境破壞和天然資源被掠奪,斯里蘭卡則因為債務危機,需將漢班托塔深水港(Hambantota port)租借給中國長達99年。

能夠忽視價錢的短利,而做出正確、具有長遠價值的決策,是需要智慧與勇氣的,也可能會因此面對苦難。尤其身為基督徒,當因為堅守信仰價值而須延遲享樂、甚至面對迫在眼前的苦難,我們會如何選擇?耶穌面對十字架的苦楚,也曾俯伏向上帝祈求:若是可以,將這苦杯挪去!但最終為了完成父神的旨意,祂並沒有逃離這苦杯。是的,若我們知道生命的終了是什麼、明白上帝賦予我們的使命是什麼,當我們走在上帝所喜悅的道路上,就不怕也不必逃避苦難。我們的眼光已從可見延展到未見之事、從當下延展到永恆,因為「我們現在的苦難跟將來要顯明給我們的榮耀相比是算不了什麼的。」(羅馬書8章18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年版)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