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美德能靠硬性規範形塑嗎?

(相片提供/Pixabay)

 連葆

近期台北市祭出了盪鞦韆計時器,在六處公園試辦,設定每三分鐘就換人,雖然立意良好,民眾卻是不太買單。

盪鞦韆幾乎是每個公園中的熱門遊樂設施,大排長龍是常有的事。通常大人看到有小朋友在排隊,大多會有自覺地控制時間,即便沒有,後面的人出聲提醒也非難事,除非真的遇到拒絕溝通的家長或是小孩,但那畢竟是少數。更何況即便設置了計時器,這些拒絕溝通的人會不會真的遵守規定又是另一回事了。總不會要立法開罰這些人吧?

所以這樣硬性規定遊玩時間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此消息一出,大家都對政策感到十分不解,甚至連小朋友們都覺得多此一舉。有些覺得用講的就好,有些覺得重點在於設施不夠。

最令我驚訝的是有小朋友說:「強迫換人只會讓人學會服從,而不是學會分享。」我除了對現在學生的早熟感到詫異之外,也想到另外一個社會議題──博愛座。博愛座在大眾運輸上已經行之有年了,一樣是立意良好的政策,但因為博愛座引發口角的新聞仍時有所聞,甚至在台北捷運,你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寧可站著也不想坐博愛座,彷彿坐上去就是罪不可赦、濫用社會資源,近幾年是否取消博愛座的論戰也沒停過。如今台北市政府這個政策究竟能有多少成效,不禁令人有些憂心。前陣子又看到一篇報導說計時器可以自己調時間,而且由於不防水,計時器已經陸續出現毀損,台北市政府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硬性規定應該是在最後時刻不得已的手段才對,但在此之前台北市政府有對盪鞦韆排隊問題做過什麼具體作為嗎?比起硬性規定,讓每個使用者有自覺地照顧其他有需求的人才是治本的辦法,也許有些人有需要,只是你看不到。更何況小朋友心智還處在發育的階段,藉由他人霸占盪鞦韆的機會教育,也能讓他們更有同理心、能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產生有規定才服從、沒規定就隨便來的不負責任想法。
這樣的嚴格管束,小朋友真的能玩得盡興嗎? (作者為物流業工作者)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