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第一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因財務、疫情及租約到期等,2020年11月暫時休館,歷經一年努力,在文化部與台北市文化及民間團體支持下,11月26日重新開館。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致詞表示,常設展區陳列的從被害人觀點述說的故事,也就是慰安婦阿嬤們的生命故事,藉由圖像、影音及文字等紀錄,呈現阿嬤們自己說的故事。展區的設計初衷是希望參觀民眾跟阿嬤處於相同的位置,進入阿嬤的世界,同理她們的感受。
杜瑛秋指出,過去的展覽館場較少觸及性別議題,現代展覽館場則會結合不同性別議題舉辦特展。這次開館展出的特展區,即結合「#MeToo」議題,阿嬤們可謂#MeToo的先行者。
#MeToo這個詞2017年在全世界廣泛傳播,人們意識到女性被性騷擾與性侵的嚴重性與普遍性,杜瑛秋指出,阿嬤們勇敢站出來是在1992年,精神令人敬佩。這次的特展區特別呈現「司法下的迷思」,探究性別迷思,所以是有深度與廣度的館場,引大眾反思。慰安婦的故事要告訴當代社會的不是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當代社會很多議題,都與阿嬤們的經歷相似。
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致詞表示,慰安婦或現在所謂的「二次大戰軍事性奴隸」,是人權問題,更是性別暴力問題。婦援會選在26日開館,是響應聯合國訂11月25日為「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希望大眾記得阿嬤就是性別暴力的受害者,記念阿嬤們勇敢站出來向施暴者抗議的勇氣。葉德蘭不諱言,為了追求性別平等而站在社會面前時,必須面對許多語言的暴力與眼神的暴力,在這種情況下,非常感恩與婦援會、「阿嬤家」相伴追求性別平等的人。
婦援會1992年開始調查、服務慰安婦至今,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並於2016年12月10日成立「阿嬤家」,記念這段歷史。近30年來,婦援會經歷許多挑戰,但沒有停下腳步,葉德蘭指出,婦援會的堅持也是向堅毅的阿嬤們致敬。婦援會邀請不分年齡、性別人士共同努力,「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和平的基石,實現平權、零暴力的美好未來。」
開館記者會上,立法委員范雲、王婉諭、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立委暨律師尤美女皆出席,文化部、文化局、國家人權館、司改會、台灣展翅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代表會、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等也派代表到場,共襄盛舉。
「阿嬤家」館址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32號5樓,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六上午10點至下午5點。門票每人30元。若需要「團體導覽」,可到「阿嬤家」官網登記或電話諮詢,聯絡電話:02-2553-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