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各醫師手稿及張瑞雄牧師文書發表會

馬雅各與挑夫渡河,在木柵社附近。〔相片來源/Cadbury Research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義工記者林文凱台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歷史委員會暨歷史檔案館於12月3日在台南神學院頌音堂國際會議廳,舉行「馬雅各醫師手稿及張瑞雄牧師文書發表會」。會中由前南神史料中心研究員廖安惠發表論文:「馬雅各醫師手稿文書解讀初探」,扼要地介紹史料翻譯與解讀,以及數位遠在國外參與該工作的陳郁分牧師、Geffrey Roper牧師、簡心怡博士、宋訡瑄老師於線上共同分享。

(攝影/林文凱)

書信手稿的解讀工作能提供關於馬雅各的背景、心境與矛盾衝突,使人更細微地認識他眼中的宣教世界;當中跟生活有關的資訊,也能進一步增添後人對19世紀日常社會的史料,因此別具意義。然而,手稿的清晰與完整性,以及單方面的敘述,亦須輔以其他史料進行解讀,因此相當耗費時間、心力。根據廖安惠的分享,目前已有3封信完成解讀。

(攝影/林文凱)
(攝影/林文凱)

這個工作與張瑞雄的關係密不可分,退休後的張瑞雄著手蒐羅早期來台宣教師史料,多次前往英國倫敦亞非學院(SOAS)收集資料,並在美國號召志工出錢出力,從事手稿史料收集及翻譯。因此,這次的聚會除了研究發表,也介紹張瑞雄的捐贈文書,以緬懷表彰他在台灣教會史上的貢獻,會中發言者亦多半感念張瑞雄生前的風範,或者如沐春風的同工經驗。

陳以信。(攝影/林文凱)
胡忠銘。(攝影/林文凱)
王崇堯。(攝影/林文凱)
盧啟明。(攝影/林文凱)
廖安惠。(攝影/林文凱)
(攝影/林文凱)

例如現任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弟兄,便回憶過去在倫敦讀書時,跟著張瑞雄參與書信手稿拍攝工作的緣分,至今仍感念備至;PCT歷史委員會主委王昭文則分享張瑞雄的殷勤及慷慨。張瑞雄對自己蒐集而來的史料完全不藏私,反而希望更多人使用、研究;最知名的是2013年,張瑞雄找到巴克禮獻身文原件,並全力促成巴克禮侄孫女將之捐給台南神學院。 會中亦邀請台南神學院院長胡忠銘牧師以東道主的身分,歡迎與會者蒞臨;前院長王崇堯牧師亦受邀致詞,分享當年邀請張瑞雄回來南神擔任史料中心的志工,以及錄製許多台灣教會史故事的經過。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