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為什麼不是「耶」誕節?

(相片提供/Pixabay)

 鄭青萍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的「聖誕節」被媒體改稱為「耶誕節」。這幾年來台灣社會大眾也以「耶誕節」稱呼普世歡騰、記念救主降生的聖誕節,甚至有些教會的兄姊也未明究竟地隨從應和。基督徒媒體人士回想大約在幾十年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曾下達行政命令,要媒體修改對聖誕節的稱呼。關鍵評論網2015年也有在〈【聖誕冷知識】你是不是聖誕節、耶誕節,傻傻分不清楚呢?〉一文寫道:「1980年代,台灣實施黨禁報禁的時候,宣布禁止用『聖誕』兩個字,因為政府認為『聖誕』會冒犯到至聖先師孔子,所以就全部改成『耶誕』。」對於聖誕節被更改為耶誕節,歸納出三個可能的理由:

一、早年的執政者認為中華民族只有孔子稱為至聖先師,聖誕節應是指孔子的誕辰,而不是耶穌的降生。
二、部分人士認為台灣是宗教自由的國家,每一個宗教都有他們神明的誕辰,因此耶穌降生不應稱「聖誕」而改為「耶誕」。
三、華人有自我保護的民族意識,如中國北京大學的幾個教授,為了「耶誕」或「聖誕」在網路上聯名抵制,他們認為,這是破壞中國的文化,是崇洋媚外的行為。

針對第二點,凡是基督的門徒必須明辨,我們信仰尊崇的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真神,祂為了拯救世人,道成肉身、降世為人,這是聖誕節的開始,為了記念救主耶穌基督曾來到世上,成就了救贖的工程。耶穌降生稱之為「救主聖誕」(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前,台灣的教會如此稱聖誕節已行之多年),因為祂是獨一真神,是與眾不同的,如何跟一般假神或是偉人相提並論?(「聖」是有所分別、獨特的意思,所以聖經中要求「分別為聖」)假如我們接受耶誕節的說法,甚至隨著社會隨波逐流稱耶誕節,就落入不承認基督是主的網羅,將真神降世為人的意義全然否定,當祂是諸多神明或賢哲之一,這是基督門徒的信仰危機。

其他兩個理由,或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心態,但這也突顯,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多元與寬容的價值觀,像聖誕節有那麼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就會被忽視或扭曲,而讓許多人失去被愛與蒙福的機會。聖誕節一詞,早就成為世界語言,一提到聖誕節就是指記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在網路上以「耶誕節」當關鍵字,會發現得出的結果是聖誕節的解說,加了一個註:「又稱耶誕節」,可見使用聖誕節的人不但更普遍,也是主流慣用語。

我們身為基督門徒,應更加珍惜「聖誕節」這個用詞,不要放棄早已被認同、有共識的用詞,同時也要積極傳揚聖誕節的真實意義,讓台灣同胞能藉由這位聖誕節的核心──救主耶穌基督,領受祂為人類帶來的慈愛與救恩。(作者為退休牧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