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當媽媽是甜蜜、也是辛苦,屏東縣政府留意到「障礙媽媽」權益需要重視與保障,2019年調查育有學齡前兒童的障礙婦女需求並推行相關服務,包含醫療院所無障礙設施、到宅母嬰照護月嫂服務等;今年縣府更攜手平安基金會經管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執行推動創新且在地化婦女福利服務方案計畫,促成「屏障媽媽超給力應援團」,為障礙媽媽們的成長及支持團體,除了藉由專家帶領課程自我探索、彼此分享,亦向社會宣導障礙者母職議題。成果發表會於12月23日上午在屏東中會屏東教會舉行。
「我想今天是個開始。」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處長劉美淑出席發表會,致詞中談到透過屏東縣政府性別平等委員會及身心障礙權益促進委員會指導與建議,政府展開跨局處合作,關注障礙者母職實踐,並著手改善醫療、育兒環境;雖然尚有要努力的地方,但期盼就此開啟培力,使包含公衛、醫療、教育等相關服務人員,都能建立障礙意識。
劉美淑介紹,目前屏東7家醫療院所的婦產科都有移位設備,4家坐月子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亦有無障礙服務,到宅母嬰照護月嫂服務提供障礙媽媽公費補助,公私立幼兒園則開放障礙媽媽子女優先入學等;而應援團則是透過障礙媽媽現身說法,讓政府更實際暸解其處境,「謝謝妳們的經驗分享,讓我們公務人員有更多學習。」
平安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耀明長老則點出,在聖經裡也記載女性生育的辛苦,很高興平安基金會透過計畫實際參與媽媽們的辛勞,也期待未來能對障礙婦女們有更多服務與協助,最後預祝與會們聖誕快樂、願上帝賜福。
「我不怕全世界阻擋,只怕自己投降。」發表會上,第七類障礙者林桂金直言,在參與應援團後,她發現很多障礙媽媽們不夠「愛自己」,提醒要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她也感謝藉由計畫,知曉許多政府育兒資源,又透過團體支持,讓自己的心態也不再自卑,「我不投降於自己的完美,這個障礙把我的不完美變成最完美。」現在她穿上增高鞋、帶上折疊椅,到各地分享自身經驗,盼望社會大眾也能認識這個議題。她也建議「保母」可比照月嫂到宅服務政策,讓障礙媽媽們在育兒路上更有力量。
張子蘋分享時提到自己在國外與台灣生產的經驗差異,強調台灣的衛教與月嫂服務等都是很重要、珍貴的生育資源,並認同政策應納入保母系統;她特別感謝縣政府的計畫,使自己能與其他障礙媽媽共同成長;張子蘋參與同儕支持員培訓,希望自己未來能幫助更多障礙媽媽。
楊玉婷則坦言,因為是天生肢體障礙者,在得知懷孕時雖然開心,但也擔心孩子的健康,產檢時都會特別留意;她感謝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幫助她突破許多障礙,也很高興透過計畫認識許多夥伴,能夠分享彼此的生命歷程,並得知政府育兒政策的改善;楊玉婷參與「勇敢媽媽孵夢計畫」,未來將會把自己的育兒經驗繪製成繪本。
《當媽媽?我可以!》應援團成果短片裡,成員們娓娓道來當媽媽的心聲,並在專家帶領的6場聚會、18小時聚會中,媽媽們認識自己也彼此交流,更藉由藝術治療等活動抒發心情、互相激勵。片中亦呈現每月80小時的「到宅母嬰照護月嫂服務」,陪伴、指導新手媽媽們如何育兒,更減緩障礙媽媽們的不舒適感;社區也有共融遊戲空間,讓親子們在遊戲、同樂時亦能走入社區。在應援團與政府政策幫助下,障礙媽媽們不只是獲得育兒資源,也學習自我實踐,有人參與同儕支持員培訓,有人以演講分享自身故事。
對於關心障礙媽媽的下一階段行動,劉美淑受訪時表示,「育兒輔具」和「保母服務」是可以努力的方向;而屏東障福中心主任陳芬芩受訪時表示,明年會延續「應援團」這種同儕支持的力量,另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針對醫療院所人員的相關培訓未能如期進行,因此這也將是未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