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近3年時間在Payuan(排灣)中會Kulabu(沿山)教會車庫改建鐵皮屋教室上課的「沿山百合課輔班」小朋友們,在今年聖誕節前獲得一份最特別的禮物——在地主林秀英女士提供土地、愛心人士林芯嬡董事長捐助款項、「希望義工團」理事長尤瑞豊帶領團隊等各方支持下,全新的課輔教室落成。2層樓的建築物包含辦公空間、分班教室、電腦教室和廚房,足夠容納目前約40名兒童;另外教室緊鄰通往部落的小徑,課後返家的路也更加安全。

(攝影/林婉婷)

12月24日晚間是平安夜,孩子們在剛啟用1個禮拜的新教室裡享用晚餐和參加聖誕禮物摸彩;在明亮的教室裡,孩子們臉上滿是喜悅與期待。課輔班主要負責人是林明河弟兄和羅淑君長老夫妻,在受訪時娓娓道來課輔班成立與發展的故事:課輔班前身為「涼山兒童課輔班」,成立於2017年4月,由時任涼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林明河,帶著當時尚未結婚、擁有教育相關經驗的羅淑君共同推動。最開始只向鄉公所申請新台幣5萬5000元補助,後來發現遠遠不夠,幸得朋友奉獻和提供相關資訊,走過跌跌撞撞的第1年。

第2年開始,他們申請原住民族委員會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另有高雄同心扶輪社支援;後考量到師資不足,與台灣愛希望兒童關懷發展協會合作遠距教學,由台灣科技大學的學生們擔任小朋友的指導老師;該年也開始參與伊甸基金會「象圈工程計畫」,羅淑君特別感謝委員們總在訪視時給予許多建議。物資方面則有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協會提供白米和獎助學金。

第3年因著人事異動等原因,課輔班面臨運作難關,林明河與羅淑君感謝有Kulabu教會接納,又提供車庫鐵皮屋作為臨時教室;雖然環境克難、空間有限,夏季悶熱又有蚊蟲,但孩子們和老師們仍然堅持下來。同年也與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納入差異化教學,讓孩子們的學習更扎實;還有高雄市百合獅子會捐贈餐費與餐具;今年新加入高雄市愛心獅子會,將原先是機車棚的廚房重新修繕。物資方面獲得「愛幫」協助,因看到課輔班的上課環境艱辛,於是也協助詢問工程師傅是否能夠改善,發現難以執行,才進一步催生蓋新教室的想法。

(攝影/林婉婷)

部落是否需要課輔班?林明河與羅淑君坦言他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並發現確實有必要。因為不少孩子們來自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照顧者的教育水平有限,或是從事勞力工作、下班後太過疲累,要他們陪伴孩子完成功課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令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次他們問孩子:「一個禮拜有幾天?」,居然有人回答:「8天!」林明河強調,這聽起來難以置信,卻也正是偏鄉的實況,「所以會不斷想為這些孩子多做一些。」

最開始家長們會以為參加課輔班就是吃晚餐、寫作業,或質疑來課輔班為何還要另外接受差異化教學;林明河與羅淑君也會與家長們溝通,重申課輔班不是安親班或補習班,且每位孩子能力不同,家長們也應要盡關心和照顧責任。

林明河指出,「教育翻轉未來」這個理想對他而言太過偉大,但他希望透過教育讓孩子能夠有多點選擇,「只要不放棄、想學習,他們都能繼續讀書。」也曾經是中輟生的林明河以過來人經驗強調:透過教育,人生真的可以有更多選擇。

羅淑君分享,伊甸基金會董事成亮曾在聆聽期中成果報告時告訴他們,上帝若應許課輔班在部落運作,就會有滿滿祝福。對此,羅淑君深信、順服,林明河則笑著坦言自己比較抱持「真的嗎?」的試探態度,然而事實是,課輔班運作確實有很多需要,但他們沒有因此缺乏或止步。

羅淑君表示,目前課輔班經費雖有伊甸基金會和博幼基金會補助,但新教室的水電費、供餐的瓦斯費等仍是挑戰,期待能透過計畫申請得到足夠經費挹注,讓課輔班能夠持續,陪伴孩子們同走成長路。

新教室。(攝影/林婉婷)
舊教室。(攝影/林婉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