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置之死地而後生

以西結書43~48章

曾瑋誠(台南神學院神學生)

以西結書的最後一大段,用極長的篇幅來描述全新聖殿的異象(40~48章)。其中詳細地描述聖殿的結構與設備(40~42章)、獻祭與節期的規定(43~46章),以及地理的界線和分配(47~48章)。這當中,以「上主的榮耀通過東門進入聖殿」(43章4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年版)達到最高潮。

可惜這麼華麗的場景只是一場幻想(或美其名稱為異象),事實上,以西結和被巴比倫擄走的人民正身處千里之外的異族地。在巴比倫城中,這些人沒有聖殿、沒有祭司、更別談要敬拜上主了。此處所描述的聖殿既不符合所羅門的第一聖殿,也不是大希律整建的第二聖殿的預表。在這種失落信仰的時候,這種異象看來格外諷刺,更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這座「幻想的聖殿」還需要花那麼大的篇幅寫進聖經?

回顧以色列的歷史,上主不曾離開以色列人。從最起初的創造,上主就讓整個宇宙成為禮拜的殿,接著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西奈山、在波折中進入應許之地、在動盪中建立王朝,上主都親自指示子民如何敬拜祂。但以西結所經歷的,卻是亡國與被俘的創傷,對一位先知來說,這是絕對的失落與無力;也難怪有許多研究在分析以西結的身體與精神疾患(失語、僵直性脊椎炎、思覺失調等)。

就是在這樣的絕望與創傷中,上主也從未離開。上主在異象中啟示:祂怎樣消滅這城,也必定以自己的榮耀回到這聖殿中(43章3~4節),就像過去上主臨在會幕或聖殿一樣;在這聖殿之外,也必流出使萬物存活的河流,這河流將在實際生活中成為極大的祝福(47章1~12節)。這聖城的名字──耶和華沙瑪(,48章35節)──更點出上主同在的特性。

我們是否也曾在禮拜上感到無比的失落?無論是受疫情影響,無法進入教會、實體與人們互動而感到空虛;或是在教會的服事、人際關係受傷,甚至對教會徹底失望;或不認同教會對各樣議題的立場,認為教會已經背棄信仰。這些感覺,就彷彿是當時被擄、無法回到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所體驗到的──禮拜不復存在了!

但特別是在最谷底時,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上主的榮耀從未消失。兩千五百年前,上主在絕境中帶給以西結全新聖殿的異象;到了現代,我們也應該領受全新的異象,不斷在各樣困難中更新我們的禮拜。在這一切困難中,耶和華沙瑪的上帝也必與我們同在,祂將以自己的榮耀帶領我們在絕望中一同經歷前所未有的禮拜,使我們枯乾的生命得到滋潤與醫治。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