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對台灣國際關係影響

相片提供/美國總統拜登臉書

由美國各州選民選出之選舉人團,在美國時間2020年12月14日投票選出美國民主黨籍的喬・拜登(Joe Biden)為第46任美國總統,並在2021年1月7日經國會聯席會議確認他及賀錦麗(第49任副總統)當選,同月20日舉辦宣誓就職典禮。

關於拜登上任後對台灣國際關係的影響,在1月9日由台圓文教基金會與台中中會公義行動教會合辦之講座上,基金會董事長蔡明憲綜觀拜登30多年政治生涯中的作為與發言,提出幾點觀察:1.拜登會信守台灣關係,但反對過分刺激中國;2.遵從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戰略模糊」的一中政策;3.面對美國國會兩黨連續通過多項友台法案,及民意反中共的態度,拜登逐漸對台灣示好等。因此蔡明憲同意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教授所指出「未來美中兩國在意識形態、經貿、政治、軍事等方面,結構性衝突不變」。

而在4月29日、拜登就職滿百日時,中央廣播電台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舉辦座談會,會中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談到美中、美台關係逐漸平行化、脫勾化的趨勢,如多次派航空母艦戰鬥群行經巴士海峽進南海以確保台海安全,台灣駐美大使蕭美琴受邀參與拜登就職使節團,美台駐外大使在日本、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場合交流頻繁、公開,拜登政府對台灣積極尋求邦交國和參與國際組織表達支持立場,《台灣關係法》42週年之際,拜登政府派前美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組特使團訪台等。

而在台灣時間11月17日,拜登上台以來首次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後媒體問對台灣問題的看法,拜登回覆「它是獨立的」(It’s independent.);對此,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陳俐甫表示,可看出拜登承認台灣是獨立的現狀,其實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始終的立場為台灣是獨立的政治實體,保護台灣生存安全,這是上至美國總統也必須遵守的法律。

 


本土疫情再爆發 防疫與人權引討論

攝影/林婉婷

2019年爆發並影響世界至今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全球累積確診病例數超過2億8100萬、致死率1.93%;世界各國至今仍籠罩在變種病毒的陰影下。台灣疫情曾獲得控制,但在2021年5月中旬又再度升溫,新北市、台北市率先在5月15日宣布三級警戒,其他縣市陸續跟進;直到7月底才降級,根據最新消息,二級警戒自2021年12月28日維持至2022年1月10日。

為了防疫,中央及地方政府規定實聯制、酒精消毒、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但過程中是否造成人權侵害也引發討論。例如苗栗縣政府在6月7日公告並實行「全縣移工禁止外出」命令,縣長徐耀昌更曾直言「命都沒有了、確診了,哪來的人權?」雖有反對民眾與團體發起反對禁令連署,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6月9日的記者會上點出三級警戒為「非必要不出門」,提醒苗栗縣要回歸中央標準。但苗栗縣僅在10日調整為社福類移工「非必要不出門」,其他維持,直至6月29日才解除。

事實上,三級警戒期間亦曾發生外籍漁工在高雄前鎮漁港戶外水源露天洗澡,過程沒戴口罩而被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稽查開罰,引發眾議。長老教會會友、曾錦源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曾錦源認為,移工是弱勢族群,若有違反防疫規範,手段上應「先規勸」方符合比例原則,且應將責任轉由台灣雇主負擔,較能協同監督、落實防疫。

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所屬勞工關懷中心主任簡長榮則強調,若有足夠翻譯人員向移工們詳細解說健康管理、防疫宣導等知識,讓全國防疫步調更一致,也較能免去族群差別待遇的觀感;他也期盼政府和企業平時就要關心移工的「生活」,而不是出事才亡羊補牢。

 


盧碧過境降豪雨 部落淹水與路毀

相片提供/高雄市長陳其邁臉書

8月6至8日,盧碧颱風過境帶來驚人雨勢,在各地釀成程度不一的災情,除了居住安全強化與環境修復,又因正是瓜果盛產季節,農民們損失慘重,各地方政府也推出農損救助政策。

在屏東,影響較嚴重地區包含三地門鄉大社部落與德文部落;大社部落除了停電,德文到大社道路亦下陷;另Payuan(排灣)中會Tjukuvulj(德文)教會與Kindjaluan(金大露安)教會則是下方坍陷。Kindjaluan教會牧師Tjanubak R. Demaljalat(高貴春)受訪時表示,大雨導致部落發生土石流,這次繼莫拉克颱風後的第二次重創;根據耆老所言,部落下方是泉源,因此遇到豪雨會湧水、鬆動土壤。

高雄方面,高雄市茂林區傳出淹水災情,Ngudradrekai(魯凱)中會Teldreka(茂林)教會牧師Ipulu Thabula(武小鳳)在受訪時指出第1鄰災情尤其嚴重,那裡約有7戶長老教會信徒,其中有2戶水淹1樓、住處全毀,另1戶房子雖有2層樓,但水淹1樓、同樣受損嚴重。Ipulu Thabula感嘆,水來得太快,導致住戶們搶救不及;8月7日早上還派警消前往緊急營救避免住戶受困。

此外,8月7日下午,溪水暴漲沖斷台20線「明霸克露橋」,使得高雄市桃源區的復興、拉芙蘭、梅山部落共約500人雖無傷亡但如同受困孤島。高雄市政府除以直升機運送民生與醫療物資援助,也加緊明霸克露斷橋便道興建與拉芙蘭明隧道恢復雙向通車工程;8月24日,公路總局搶通共900公尺長的勤和至復興便道,並採時段開放;明霸克露橋鋼便橋預計2022年2月完工。

8月11日,桃源區民代表、Nanpu(南布)中會Mizuhu(勤和)教會執事謝宜真慰問3處部落,下午返程經玉穗溪不幸遭泥流沖走、失蹤;9月19日教會與家人們在落水點舉辦紀念會。

 


台灣雕像甘露水出土 乘載在地文化美感

相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文化部新聞資料)

在林曼麗教授率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團隊鍥而不捨地追索下,塵封近半世紀的台灣首座裸體雕像《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並於9月6日、在蔡英文總統見證下,正式交付文化部永久典藏。文化部表示,《甘露水》對於台灣美術史的重要性不只在於作品本身,更在於她的身世與經歷,承載了台灣100年的命運與歷史。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特約藝術評論人陳韋鑑受訪談如何欣賞雕塑《甘露水》。陳韋鑑表示,欣賞雕塑並沒有比欣賞平面藝術困難,只要直觀即可,然後回應自己直觀的感受,這就是對雕塑的欣賞;但不可或缺的是,要站在文化的層次上去回應社會化的價值觀,包括當代社會價值觀的感受。

「點、線、面、造型、顏色、材質,這是視覺藝術的基本元素,可以依此去分析觀看雕塑,而在分析這些元素之後的,當然有文化背景,以《甘露水》來說,這是台灣人的身材,不是漢人的身材。」陳韋鑑說,《甘露水》的身材比例是1:1,是多數台灣女性的身材,所以這件作品勢必有台灣文化的養分。

「想像一下,長老教會也是有雕塑在講聖經故事,是本色化的,雕塑出的作品都長得像黃土水創作的《甘露水》那樣的台灣人,會是令人很有感覺的。」陳韋鑑分享,藝術是宣揚福音的方式之一,雕塑是超過百年的藝術品,把聖經人物雕塑具有本色化,會比在教會裡講述更快說服大眾。他認為耶穌雕像的身材與樣貌,當然可以是台灣人,因祂的救恩實踐在本地,教會也藉此告訴台灣人「我們不是外來的」。

 


立委伍麗華全族語質詢 創國會首例

相片提供/立委伍麗華辦公室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10月13日進行原住民族委員會業務報告時,身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友的立委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全程以母語「魯凱族萬山語」質詢,關心原住民語言教育議題。由於現場進行即時口譯,原民會主委Icyang Parod(夷將.拔路兒)也全程以母語阿美語答詢,此創下國會首例。

伍麗華立委辦公室指出,萬山語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國內語言學者列為瀕危語言,因此伍麗華請她的胞兄、高雄市議員范織欽至國會現場進行即時口譯,促成台灣原住民族中,使用人口最多人的「阿美語」和使用人口最少的「萬山語」交流。

Saidhai Tahovecahe表示,「萬山語」是她從小說到大的生活語言,在沉浸式的環境中學習母語,即便她長時間在平地就學,也不至於丟失自己的母語;如今,族語已經依《國家語言發展法》成為國家語言,並且在國會殿堂使用族語質詢,這是重要里程碑,不過對於閱聽者來說,立院的行政方面應要有更善意的服務,例如立法院的影音平台,能夠比照金鐘獎有翻譯字幕,甚至未來進一步能有雙聲道切換,讓閱聽人不僅在欣賞族群語調的美,也同時能夠暸解對話的內容。

在這次質詢中,Saidhai Tahovecahe強調,語言環境的純粹及會說族語的師資,都是推動族語的關鍵因素;她指出,屏東縣有很多會說排灣族語的老師與校長,另現在大學已創設培育原住民族群師資課程,要求「原住民師資培育公費生」必須要取得「族語認證」才能畢業,未來會說族語的老師會越來越多,現在就只是缺少讓現有老師可以調動的法律依據。

 


城中城大樓火災 釀成46死41傷

相片提供/高雄市長陳其邁臉書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於10月14日凌晨驚傳大火,釀成46名住戶身亡、41名輕重傷,多為高齡與弱勢族群;這場悲劇也引發社會討論老舊大樓安全管理和弱勢族群居住正義等問題。

根據高雄市市長陳其邁臉書貼文和高雄市政府網站資料,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社會局、民政局等已在災後展開對傷患醫療照顧、住戶後續生活安置、一對一社工關懷服務,及罹難者家屬喪葬協助等工作,行政調查報告在10月29日上傳市府官網。11月11日,市府召開記者會,說明城中城大樓經3大公會聯合鑑定確定為危樓,將會依法公告強制拆除並將原址興建公園。針對原住戶,無房無地者可優先安置於新建社宅,有房者可依重建造價領取救濟金;領取救濟金後,無房屋者可入住社會住宅;土地所有權人則可選擇領取現金或配地於七賢國中舊址,未來也可自行整合進行都更。

關於弱勢群體居住安全議題,內政部提出強制成立管理委員會,而但立法委員吳玉琴認為強制成立管委會並非萬靈丹,弱勢地區都更需要專案輔助。如城中城事件因為柵欄被鐵鍊鎖住,市府只能張貼改善通知,顯見法規強制力不足,需制定強制進入建築物健檢相關法規再配合《建築法》第81條。如果要都市更新,吳玉琴又指出,務必成立專責機構駐點並成立都更陪伴團隊,安排居民入住鄰近社會住宅。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則表示,從長期推動社宅與社會福利角度來看,貧窮人花20幾萬元買危險區域的10幾坪房,卻失去領取社會福利身分的取得,導致無法抽籤社會住宅或取得相關社會補助,這是《社會救助法》的陷阱。他點出,高雄社宅量體將來會越來越多,貧窮屋主或租屋戶都應該優先被安排,還要考慮到他們恐無法負擔社宅租金,因此還要有其他的社會補貼協助。

 


立委陳柏惟遭罷免 留意反動勢力

相片提供/台灣基進臉書

台灣基進黨首位立法委員陳柏惟罷免案在10月23日投開票,最終以同意票數7萬7899票,勝過不同意的7萬3433票,罷免通過。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則將在2022年1月9日舉行。

曾經公開出席不同意罷免陳柏惟立委記者會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表示,長老教會關心社會,長期以來並沒有支持特定候選人,只有提支持準則,重點是公平正義;若是看聖經,不好的領導者會被上帝剝奪領導權力,因此長老教會思考罷免案,是看當事人是否對人民造成痛苦,罷免適用對象應該是擔任首長的政治人物,而非民意代表。他認為不要把這次罷免結果看成是民主挫敗,雖然面對反動勢力的復辟確實要小心,不過罷免是民主運作的一環,民主不會因為這次罷免結果就倒退。

自由台灣黨主席羅宜說明,問題根源還是黨國勢力跟地方勢力的盤根錯節,黨國權力結構與地方裙帶關係沒有被破除,不論是調高罷免門檻或降低,受苦受難的還是進步陣營。而林昶佐立法委員服務處主任康紘齊則談到,雖然不同意罷免票數輸了,但是雙方票數接近,這是民主的結果;可是罷免提案過程中,可疑連署書的查驗仍需要國會修法。他指出,罷免立委林昶佐第一階段連署,錯誤率接近20%,這是近期幾個罷免連署案中錯誤率最高的,其中還有死亡連署名單超過50人,第一階段連署才1000多份,卻有高錯誤率的虛偽連署,這是很荒謬的事。

 


四項公投 「不同意」票完封

攝影/邱國榮

12月18日為「重啟核四」「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和「反萊豬進口」四項公投日,結果以「不同意」票數完封「同意」票數。站在信仰立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組成公投小組並經過多次會議,在12月2日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2021年公投的聲明與建議〉;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主委Syat Nayuki(黃志堅)牧師表示,從公投結果來看,長老教會顯然沒有背離台灣主流民意,也確實扮演時代先知的角色,用上帝所賜的智慧與啟示去回應這世代面臨的問題與需求。

對於公投投票率僅有4成,Syat Nayuki認為民眾對藍綠對決、政黨惡鬥不滿恐怕是主因;又從投票率偏低,要讓台灣多數民眾認同長老教會神學理念與看見,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他也相信,經這次,縱使之後受到更多、更大的攻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仍會以勇敢與決心,堅持信仰立場對時事發聲。

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牧師表示,公投最後成為藍綠對決,背後是政黨在操弄,如反萊豬與公投綁大選成案,是泛藍政黨透過其立委提案、主導,執政者為政策辯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不應以政黨名義傾全力動員,要黨員遵從黨意,因此之後應全面檢討、調整公投制度,避免個人因政黨喜好、意識形態去投公投票,而未理性思考公投各項議題。

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表示,從這次公投可看出議題的命題與論述仍有提升與進步的空間,公投結果充其量不過是政黨基本盤對決;他引用總統府資政姚嘉文的看法指出,用簡單知識做決定的議題才能拿出來公投,至於需環評、需專業背景審視的議題,需交給專家處理。

 


跟蹤騷擾防制法 落實性別暴力防治

相片提供/總統府

立法委員高嘉瑜遭到親密關係人暴力對待且限制行動,經某週刊在11月29日報導後震驚台灣社會。關於台灣性別暴力問題,衛生福利部2021年進行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8至74歲曾有或現有親密伴侶的女性,遭受伴侶暴力的1年盛行率為8.99%,終生盛行率為19.62%,也就是說,每5名女性就有1人曾經遭受親密伴侶暴力。不過今年終生盛行率與2017年調查相比下降4.83%,顯示台灣在性別平權與家庭暴力防治上有一定成效。

針對性別暴力防治,立法院在11月19日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並由總統蔡英文12月1日在總統府簽署,公告6個月後此法將正式上路。近幾年來陸續傳出跟騷案件,而2021年4月,屏東發生通訊行女店員遭尾隨並製造車禍擄殺案件,更引起與論譁然;行政院4月底函請立法院審議《跟騷法》草案。

為何需要《跟騷法》?根據立法委員賴品妤、何志偉、林宜瑾、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等16人在2020年12月提案、擬具的《跟騷法》草案,可看出現行法律處理跟蹤騷擾事件的不足與困境,如《社會秩序維護法》與《刑法》僅對單一行為處罰,未看到「反覆、持續性」跟騷行為,且前者數千元罰款不足以造成嚇阻作用、後者證據門檻高,而性騷擾防治三法即時性不足,《家庭暴力防治法》保護對象有限、僅跟騷行為難取得保護令。

勵馨基金會屏東分事務所主任卓蕙恩樂見《跟騷法》通過,也期待有更多民眾暸解《跟騷法》,一方面是自己遇到被跟騷事件時知曉自身權益與如何因應,另一方面也透過法律制定來規範界限成為預防教育。「安全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卓蕙恩指出,過去勵馨基金會也提出「說不就是不」的倡議,強調「意見表達」與「被尊重」的重要。

 


威權時期的線民議題 轉型正義如何回應

攝影/林宜瑩

隨著政治檔案揭秘,「線民」議題也浮上台面。2021年10月16日,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黃國書遭揭露在戒嚴時期曾擔任線民;而在2021年5月4日「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中,呈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威權時期受黨國政府以線民監控的數據和訪談也引起討論。不過,受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所託進行威權統治時期宗教團體監控相關研究的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克先在受訪時也點出:「雖然情治單位資料顯示,在國民黨黨國體制下,有高達1169名線民(俗稱抓耙仔),遍布在全台灣的長老教會,可是請大家先別急著獵巫,因為情治單位的資料未必全然是真的。」

黃克先說明,在調查時,有的人當場否認,有些人坦承當年曾與國安單位接觸,但那是站在教會利益考量上而不得不的權衡舉措,並保證提供給情治單位的訊息絕對不是在出賣教會或牧者,也沒有領錢或利益交換;但也有當事人對國安單位把自己寫成線民感到相當錯愕。

黃克先指出,因為這些檔案內容都是當年的情治人員所寫或線民提供,其實內容還是有些不實,可能是調查局人員想要多拿獎金,所以才把一些人名寫進報告,甚至情資也有誇大不實、杜撰捏造之嫌;不過,當然也真有長老教會內部牧傳、長執、信徒擔任線民的情況。

在10月10日舉辦之「無法鎮壓的『上帝國』——長老教會檔案解密報告」座談會中,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葉浩建議,台灣轉型正義該如何處理加害者是道難題,但也許教會能夠成立「政治告解室」,讓線民告解,並反省惡與追求和解,成為轉型正義工程的民間部分角色。

11月16日舉行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6屆總會常置委員會第4次會議,會中通過「呼籲政府檔案解密並促成和解案」,是由總會教社提案,基於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精神,期許教會能成為「台灣社會和解的使者」,有「認罪」才有「寬恕」,有「真相」才有「公義」,同時呼籲政府依法將檔案解密,以促成台灣社會的和解,建議總委會能發表相關聲明;對此,總委會決議成立研議小組。

 


資料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社,整理/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