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依

(相片提供/戴以仁、傅子依、林逸姍、方宇鈴、社青讀經營臉書)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篇115節)是大家相當熟悉的經節,提醒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時常讀聖經,從中得到真理,獲得靈命的養分。

然而,聖經和一般書籍不同,有歷史、有比喻、有故事、有詩詞等不同形式,亦涵蓋不同作者的觀點及角度。說實話,這是一本讓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很硬邦邦的書。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深深烙印腦中的那些經節和故事,盡是主日學教材的故事、聖誕節慶祝禮拜屢見不鮮的劇本,或是金句比賽硬背的經文。我始終認為聖經就像字典,沒事不會去打開,它就是一本工具書,有需要再來翻閱。儘管知道天天讀經是基督徒「八要」之一,但我實在找不到讀經的樂趣,便先擺到一邊。

直到大專時期,我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六天五夜的時間裡,心無旁騖研讀聖經其中一卷,通過小組討論、相關專題演講、工作坊分享,徹底改變我對讀經的觀感。原來我可以用不同角度詮釋經文,並試著探討不同時代中神的話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參加神研班讓人想沉浸在聖經裡,但隨著營會的結束,讀經的初衷往往又漸行漸遠,最後消失殆盡。

當時因神研班開始對讀經有興趣,便穩定參與長青團契的讀經班,好不容易養成按著進度讀經的習慣,畢業後少了讀經的夥伴,變得不太想讀經,也不知道自己一個人該怎麼讀。我也曾嘗試加入教會全年度讀經計畫,買了聖經抄寫本,但仍是敗給自己的怠惰,找了無法讀經的各種理由,於是聖經再度成為壓箱寶,壓在抽屜的最深處。

幸而朋友邀請我參加全國社青讀經營,抱著參加社青版神研班的心情報名,期待找回讀經的動力。

今年社青讀經營研經範圍是路得記,和過去參加過的營會相比,這次讀的路得記是最短的經卷,只有四章。參加營會前,我自己先看過兩遍,當時感覺這主要是描述路得與拿俄米這對婆媳的遭遇,以及她們相互扶持的情感,確實蠻溫馨的。然而這則短短的故事為什麼可以獨立成為聖經其中一卷?路得這個女子又有什麼厲害之處?抱持著疑問,我去到讀經營。

讀經營中,通過小組討論及專題演講,我們不停探討路得記三位主角的關係,並延伸到外籍移工、外籍配偶、人際關係等議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專講老師提到我們周遭可能有許多像拿俄米一樣遭遇苦難的人,需要像路得、波阿斯那樣的人付出心力幫助。這對我是很好的提醒,看到路得遭遇苦難時,仍有極大信心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妳。妳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妳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妳的國就是我的國,妳的神就是我的神。」(1章16節)這段話展現路得的決心,也是她對信仰的告白,令我敬佩不已。

此外,參與工作坊時,我們簡短分享生命經驗,體會到每個人的生命或多或少都有困境,而信仰正可以陪伴我們跌倒時療傷,在傷口漸漸好轉後,讓我們可以重新站起來。回顧這趟研讀路得記的旅程,我不僅消除一開始的疑問,也再次接收到神通過聖經要傳達的信息,更重新感受到我所信的神溫柔且充滿力量。

如果讀聖經只看字面意思,一定有很多不理解,還是需要輔助的解經書籍,或是與人討論,才能激盪不同想法。我期盼自己持之以恆,繼續跟著讀經進度,參考《新眼光讀經》手冊及《少年新眼光》研讀聖經。這兩本書都有紙本和線上版本,且是免費索閱,有眾多寫手針對每日經文撰寫不同的觀點,也有問題可作為日常生活的反思,對於我這樣不知如何自己讀經的人來說,真是非常方便的懶人包。新的一年,我期許自己找到專屬的靈修方式,千萬不能再生懶惰的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