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以仁

(相片提供/戴以仁、傅子依、林逸姍、方宇鈴、社青讀經營臉書)

過去半年多的時間,我與女友開始每日一章的讀經討論。老實說,可能是愛情的力量影響,這真是我過去三十年來最穩定的一段讀經生活。但此時出現另一個問題是:如果我一個人,也能這樣穩定讀經嗎?

每個人都會出現這樣的疑問,或者說讀經「應該有」的楷模狀態是:一個人能夠穩定讀經,不為任何目的,就僅僅是為了靈修。這樣的觀念不只影響我們自己讀經的態度,也以此標準檢視他人的信仰狀態。一個人讀經,好像就比較屬靈;參與讀經小組,就是還需要建立讀經習慣;參與讀經營,則是一種大拜拜的體驗……但,真的是這樣嗎?

過去幾年參與舉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全國社青讀經營,持續挑戰同工與我的問題是:營會目的是要個人能夠穩定讀經?還是一群人一年聚集在一個地方讀兩天聖經?這問題或許有點定義不明確,甚至有點不必要,因為根本無法定義讀多少經節可以稱為讀經,持續多久算是穩定。更重要的問題或許是:何謂一個人讀經?真的存在一個人讀經嗎?這些問題可以從讀經營的三個時段設計來回答。

(相片提供/戴以仁、傅子依、林逸姍、方宇鈴、社青讀經營臉書)

大堂專講 社會脈絡的知識之路

許多人參與營會最先注意的是:這次有沒有請什麼「大咖」學者或牧師?甚至對籌備同工來說,以此為營會宣傳重點也是必須的。有這些講員對營會來說很珍貴,但補充性內容的傳遞、龐大資訊量的背景與詮釋,也容易養成我們平時自己讀經時習慣很快閱讀過去,並接受註釋書對某段經節的詮釋。專講與註釋書給我們聖經背景脈絡、閱讀的情境,讓讀經有踏實的思想土壤。但對經文的領受,依然是我們個人必須建造的美麗風景。

小組討論 價值認同的磨合之路

有別於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在年齡層與價值觀上,社青讀經營更多元,這讓社青讀經營的小組討論有更多價值觀互相衝撞的機會。有別於大專時期學員主要針對聖經辯論與詮釋,在這裡社青會將生活遭遇帶入分享。結合價值觀與生命經驗之後,每個人不只是聖經詮釋的論述者,更是活生生的實踐者。生活中遭遇的各樣困境,讓彼此多了尊重與學習,願意從別人身上學習如何與經文對話。於是我們開始學習,謙卑在經文面前帶來的無窮無盡。

自我反思 愛與痛的謙卑之路

帶著前面的思想背景與生命對話,我們開始讓經文與自己產生連結。從一節節經文中感受每天生活發生的種種,是提醒、是安慰,也是當頭棒喝。一本活生生的對話書,與生命牽連在一起。當我們感到生活迷茫,無人理解,神的話語不只是看起來很厲害的工具,更是深深了解我們的親暱好友。我們不再是每天必須讀經,而是喜愛對話.開啟自己與自己、自己與經文非個人的讀經對話。

營會之後 該如何計畫讀經?

該如何從每年一次的讀經營安排自己的讀經計畫?端看個人處境與需要,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如何經歷神的美好。以上只是眾多讀經體會之一,如同聖經不該只有一種解釋,或只有牧師的那種解釋,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讀經體會。不管你想先讀研讀本再讀經節,或是想找一群人每週只讀兩、三章,都可以讓聖經與我們有關。不是讓我們看起來更厲害,而是經文與生命呼應,我們在神的計畫裡謙卑尋求。 (作者為2021年社青讀經營籌備同工)

(相片提供/戴以仁、傅子依、林逸姍、方宇鈴、社青讀經營臉書)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