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族首位信徒吳桂香安息主懷

翻攝/林婉婷

魯凱族首位領受福音者——Drepelrange Thalimarau(吳桂香)長老,於2020年12月7日下午4點安息主懷,享壽84歲。教會葬告別禮拜於12月23日在Laladhengane(美園)教會舉行。

Drepelrange出生於1936年,父親Kaynwane(吳大樹)是好茶部落的魯凱族人,母親Mwakay(吳祿金)是馬兒部落的排灣族人;Drepelrange在少女年紀因前往馬兒部落拜訪親友而認識福音、深受感動,還帶著妹妹徒步走2小時到馬兒部落聚會。1950年,Pangder(林泉茂)牧師到好茶部落舉辦佈道會,福音臨到魯凱族。

Ngudradrekai(魯凱)中會退休牧師、Drepelrange的女婿Pelenge Rusudramane(陳松得)牧師受訪時指出,最早Kaynwane和Mwakay都不接受福音、甚至責備Drepelrange;身為獵人的Kaynwane擔心會獵不到獵物,而Mwakay則是巫師。但Kaynwane發現信仰基督教並沒有影響狩獵,加上傳道人來佈道與周圍親友信主,於是態度逐漸轉變;Mwakay則是夢到神靈鼓勵她信耶穌,於是也放棄巫師身分。

然而,當時部分族人對於基督信仰仍是排斥,1948年出生的Pelenge,仍記得小時候大人禁止他們去教會的情景。當年要興建Kucapungane(好茶)教會時,基督徒們不畏傳言,禱告後採集禁地的竹子作為建材;當基督徒們打破禁忌,族人便會擔心壞事發生,但每次都平安渡過、沒有不幸降臨;正式這些接二連三的見證感動了族人,引導他們相信上帝的大能。

後來,Thalimarau家因交通因素離開好茶部落,輾轉他處、最終於1959年來到位在平地的三和南村。當時該處是河床地,只有石頭,沒有土壤和水源,開墾者們辛勤清除碎石、引灌溉水,在艱苦時期甚至會到平地人的田地撿拾賣相欠佳的地瓜或稻穗;來自不同部落的遷居者們協力從零開始建立家園,才有了今日宜居宜業的成果;Drepelrange後於Laladhengane(美園)教會聚會、服事,任執事、長老等職。

在友人、鄰居和族人眼中,Drepelrange是勤儉、謙卑、敬虔、溫柔的女性,被授予3層百合花飾。在Pelenge的心中,Drepelrange是值得尊敬的信仰前輩,「想到她,就讓人想要跟隨她。」Drepelrange生前很關心Pelenge的牧會生涯,時常為他禱告,或以實際服事協助他。

 


馬雅各逝世百週年 開台西醫世紀傳愛

攝影/張原境

2021年適逢蘇格蘭宣教師馬雅各醫師逝世100週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中會、新樓醫院、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看西街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神學院、台南市基督教家庭協談協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及歷史檔案館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紀念活動——開台西醫,世紀傳愛」。

此次系列活動多元豐富,除有紀念音樂會、紀念展並南北同步發行紀念郵票外,3月6日迎來活動高潮,於青年路九號公園旁封街舉辦紀念園遊會「荏苒市集」,現場同時設有捐血車,中華郵政亦設立「郵挺鳳農」攤位。此次市集亦特別與台南各醫師、護理師、藥師公會合作,準備50元招待券分發予醫療人員,感念他們防疫期間的辛勞。而同為醫師出身的副總統賴清德、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鄧元翰(John Dennis)、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及多位立法委員皆親臨現場,並共同參訪位於台南神學院甘為霖館的紀念展。

鄧元翰致詞表示,19世紀以來即有許多英國人如同馬雅各醫師,來台灣奉獻很多年、甚至是一輩子,如今有300多間英國公司在台灣活動,也有超過4000名台灣學生在英國留學,這些發展都歸功於馬雅各建立的基礎。

賴清德說明,疫情當前,台灣防疫相對成功,歸功於一群專業且願意站上前線的醫護人員,而這些醫護人員現在擁有的訓練,可追溯到馬雅各設立第一間西式醫館之時。如今,英國防疫也碰到困難,雙方更應該合作,甚至是一起合作幫助其他國家的需要。

台南中會教社部部長宋信喜指出,馬雅各所屬的蘇格蘭教會在當時具有開放的神學思想,認為上帝給予人很多恩典,是盼望眾人均能得到福氣,而非僅自身獲得幸福平安,因此造就了這些宣教師願意犧牲美好的生活來到台灣,做出許多突破宣教限制的事工。

 


防疫停止實體聚會 媒體宣教成趨勢

攝影/林婉婷

2021年5月中旬開始,本土疫情急遽升溫,全台陸續進入三級警戒,並依照防疫規定「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不少教會面臨轉型為線上聚會的挑戰;另在執行初期,也傳出有教會在直播聚會時現場人數超過規定而遭開罰等消息。雖然同年7月底降為二級警戒,但防疫生活已成為教會習慣,「虛實整合」的聚會、牧養與宣教模式也成為教會趨勢。

不少教會留意到高齡信徒不熟悉網路工具,因此線上聚會需要特別調整;如Sawalian ‘Amis(東美)中會Ciwkangan(長光)教會牧師Fuyan Suda(張培理)將每個主日的講道篇翻譯為阿美族語,並且印刷出來分派給各家庭禮拜小組,由各組長帶領閱讀。

而牧養兒少則需要更活潑、高互動的方式;台南中會安順教會青年牧師施惠茹受訪時說明,安順教會的青年、國小與幼幼禮拜是預錄影像,上傳於YouTube並設為不公開影片,由參與者向教會索取影片連結。禮拜後有老師們透過Google Meet進一步牧養,家長們亦會拍照、錄影,記錄孩子參與禮拜狀況並回傳教會。

關於線上聚會如何奉獻,七星中會財團法人與七星中會財務部於6月25日合辦「LINE Pay」線上說明會;另外在三級警戒期間,還是有不少中會透過網路舉行線上議會、人事選舉和地方教會牧師就任感恩禮拜。

後疫情時代的宣教如何走?「919救台灣禱告運動」第一發起人、榮星教會牧師符明勝表示,後疫情時代來臨,這會是教會需要虛(線上聚會)實(實體聚會)整合的時候。南園教會牧師李俊佑表示,許多人已經習慣線上禮拜與聚會,而且長遠趨勢看來,回到實體空間聚會的人數會下降,因此如何妥善安排線上與實體聚會是未來要思考的課題。

常教會牧師施貞同則指出,不管後疫情時代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與產業趨勢,教會宣揚福音的心志依然不改變;他也強調,教會要認知到,世界要回到沒有疫情的那樣光景是非常高的難度,有了這個認知後再做好心理的建設後,依然要先從感恩上帝出發,知道上帝掌權疫情;而如此的認知,虛實整合就只是單純技術層次的問題,不會是教會思考面對疫情時代的優先順位。

Payuan(排灣)中會Kazangiljan(佳義)教會教育牧師Valjakas Zingrur(景如・法拉卡斯)則談到教會已有開會討論,讓負責線上聚會主要設備與操作同工比照松年大學講師費給付,將服事「專業化」,投入資源及成本以鼓勵、培育專責同工,讓願意委身的人能夠被養成,也讓服事能夠永續。

 


日本靜岡縣土石流災情 長老教會募款捐助

相片提供/總會教社

日本靜岡縣熱海市伊豆山區,於2021年7月3日上午10點半因豪大雨造成大規模土石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PCT)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立即在臉書粉絲專頁發出「立即行動,表達關懷」代禱與捐款信息,另總會普世委員會也會立即發函日本夥伴教會表達關心、慰問。

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表示,在2011年日本發生三一一地震後,PCT與日本基督教團(UCCJ)、日本亞細亞福音宣教會(AEMF)、基督兄弟團(BCC)、日本耶穌基督教團(JCCJ)等夥伴教會就已建立相關救災合作計畫,只要台灣或日本一有災害發生,便會在24小時內發起代禱與捐款活動,也會即刻先付一筆救災款給對方,並討論後續援助事宜。

首筆捐款日幣200萬元,透過日本耶穌基督教團(JCCJ)前駐台宣教師、現為日本靜岡縣富士宮市神田川教會牧師的二宮一朗為代表,在7月26日連同PCT總會議長徐信得、總幹事陳信良的慰問信一起親手交給日本靜岡縣知事(縣長)川勝平太。而為感謝PCT賑災捐款,川勝平太特別頒發感謝狀給PCT,並由靜岡縣駐台辦事處處長宮崎悌三代表在10月12日親自送到總會事務所,由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代表接受;據了解,這是日本靜岡縣為感謝國外捐款者第一次製作感謝狀,並委由該縣駐台處長親送的案例。

其餘捐款方面,PCT在8月初交付日幣300萬給JCCJ,8月13日再將第三筆捐款、日幣2000萬元匯到日本靜岡縣捐款專戶,這是靜岡縣歷年獲得最大筆的國外捐款。

 


甘為霖逝世百週年 前往澎湖辦紀念禮拜

攝影/陳怡萱

為記念近代首位前往澎湖宣教的牧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逝世百週年,2021年9月9日上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平安基金會澎湖宣教中心及高雄中會澎湖眾教會共同攜手,在目前關閉的瓦硐教會禮拜堂舉辦「甘為霖逝世百週年暨澎湖宣教紀念禮拜」,有來自馬公、啟明、西嶼、白沙等眾教會信徒約80人參與,而曾任教於台南神學院的瓦硐秀才許凌雲後代,也在會後熱切表達看見故鄉禮拜堂再次聚會的感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牧師講道時,以馬可福音10章盲人巴底買的故事談「基督徒在信仰當中的看見」,指出甘為霖關心澎湖居民靈性,所以來到澎湖宣教,後來又看見盲人需要,在台南創立第一間盲人學校。黃哲彥勉勵信徒實踐信仰不只是用眼去看、更要用心與靈性去看,學習用上主的眼光看待人事物,「如此我們才真正看見其他人的需要,而生出愛心、寬容的心與委身的心。」

適逢《耕心》創刊25週年,紀念禮拜中的奉獻,全數作為支持《耕心》文字事工使用。公報社亦製作印有澎湖主題見證文章及天人菊、仙人掌和花火節等澎湖特色風景繪圖的《耕心》手搖扇,並在9月8日下午由公報社同工分成兩支隊伍發放,向店家介紹、宣傳也為他們祝福禱告;參與其中的高雄中會澎湖區區長劉堅望表示,這些店家都是很認真服事也疼愛牧長與教會的基督徒,其中「喜臨門超市」即是澎湖第一家超市,老闆林耀輝長老在早期都有參與教會的建設。

 


總會幹事團隊就任 副總統賴清德致詞勉勵

攝影/林宜瑩

2021年9月27日,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7響鐘聲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第66屆總會議長徐信得、副議長戴碩欽、書記彭志鴻、副書記Fuyan Suda(張培里)等會員進場,拉開PCT總會幹事團隊就任授職感恩禮拜的序幕;副總統賴清德代表總統蔡英文到場,全程参與,親眼見證總會幹事團隊的就任授職,並與全體總會幹事團隊合影留念。

在徐信得主禮下,總會幹事團隊完成誓約,在第66屆總會常置委員、本宗牧師接納後,由總會助理總幹事Sudu Tada(舒度・大達)宣讀就任詞。他宣告在總會總幹事陳信良帶領下,全體事工幹事團隊會齊心推動各項聖工,也會牢記信仰前輩黃彰輝「時代在變、福音不變、宣教應變」的提醒,加強與中會/族群區會的關係,讓PCT全體教會發展與成長,成為總會幹事團隊策劃與推動事工的最大動力,並建立起無私且緊密的工作環境與宣教氛圍,以營造上帝國、建立共同體為目標,在基督裡共享主恩。

總統蔡英文致贈2座「圓滿成功」花籃祝賀,並委請副總統賴清德蒞臨並致詞;賴清德首先肯定PCT近160年來,對台灣在宣教、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等各方面卓越、偉大的貢獻,也提到最讓他感佩的是,PCT經歷過日治皇民化、國民黨極權統治,在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過程,PCT扮演不可或缺、很重要的關鍵角色。

賴清德直言,長老教會在台灣是良善、救難救苦、提升台灣進步很重要的動力,期望大家能繼續努力,也坦言台灣現今要面對更高壓、力量更大的中國併吞威脅,盼望大家保持忠實、純真、堅強與勇敢面對所有挑戰,使台灣這國家越來越好,使子子孫孫能永遠在這土地上安居樂業。

 


無法鎮壓的上帝國 宗教監控檔案解密

攝影/林宜瑩

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在2021年5月4日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公布已解密的調查局及國家安全局對宗教監控的機密檔案,並製作《十字架的陰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監控檔案》訪談影片,台灣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過去威權政權對宗教團體的監控與迫害。

於10月10日下午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辦的「無法鎮壓的『上帝國』——長老教會檔案解密報告」座談會中,受促轉會所託進行威權統治時期宗教團體監控相關研究的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克先擔任主講人,談到這批解密檔案主要來自調查局與國家安全局,共有150卷、多達數萬頁,包含從1960年到1990年間、長達近30年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內部及海外人士、機構、團體的布建、監控與處置決議。

黃克先指出,這批資料以國安局移交的檔案為主,而調查局則是較具體的監控實作;國安局有關PCT監控檔案共51卷,分成「一、PCT總會年會」「二、涉及國外」「三、與PCT相關的重大事件專卷」3大類;然黃克先點出,只要是PCT重大政治事件前後,都會「巧合」地沒有相關的監控檔案紀錄;黃克先質疑,到底檔案是真不存在還是尚未被移轉、解密?令人尋思難解。

黃克先在研讀這些解密檔案後認為,威權時期會對PCT進行監控,主因是起源於PCT與普世接軌,且被國民黨視為左傾、容共的普世教會協會(WCC),特別接納共產國家與提倡解放神學,才會讓極權統治者想藉由監控推動讓PCT退出WCC的「720專案」。但他也直言,PCT是個跨國性宗教團體,運用普世關係成為支持後盾,再加上國內有《台灣教會公報》宣傳,並連結海內外台灣人自決運動,不論國民黨政權高壓還是懷柔,甚至布建線民、滲透、分化到最後執行導從專案,直接介入、影響PCT總會內部的選舉,始終無法撼動或分化PCT。

 


南布中會事務所落成 辦公室兼宣教中心

攝影/林婉婷

1995年成立的Nanpu(南布)中會,終於在2021年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啟用感恩禮拜於10月16日上午在位於甲仙區文化路67-7號的事務所辦公室前舉行。

「若不是上帝帶領,沒辦法完成這個『家』。」在禮拜中證道的Nanpu中會副議長Laung Tanapima Ispalidav(田新富)牧師首先感謝上帝,也感謝眾牧長、兄姊的努力與代禱,讓中會事務所終於落成。他以啟示錄11章1節為主題經文,說明「丈量聖殿」所象徵的意義,根據時代背景來看,這段經文所指不是測量實體的建物,而是對內在信仰的反省;Laung Tanapima Ispalidav以此提醒信仰並不是建立在看得見的建築物上,而是奠定在人的內心深處,否則容易隨著建物傾毀而消失,並強調「宣教是基督教會的使命」。

過去Nanpu中會歷屆總幹事與幹事等,因沒有專屬事務所而多是在其教會辦公或在家工作,直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襲台,部落居民不得不撤遷,而事務所也暫時安排在壽山中會鳳山教會的團契教室;後又考量屬下教會分佈,改在旗山地區租屋約2年,接著借用Nanpu中會Masbul(建山)教會團契教室作為臨時事務所長達6年。2019年,第25屆議長Ali Tanapima(田春子)牧師於中委會重組事務所購置小組,並在2020年7月來到甲仙區尋找場地,10月7日假高雄宣教中心簽約,12月16日修繕工程開工。

事務所位於Nanpu中會屬下教會分佈地區(桃源區、那瑪夏區和都會區)的三方中心,不只有助於各教會行政事務,也有助於整合性宣教事工;由議長Laung Manqoqo Takivatan(全約翰)牧師主禮的奉獻禮文交讀環節,眾人期盼事務所能發揮敬拜讚美上帝、研究聖經真理、信徒相通學習等功能。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公投的聲明與建議

相片提供/總會教社

台灣在2021年12年18日進行「核四重啟」「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和「藻礁」四公投案,並「不同意」票皆多過同意票而全數未通過。針對這場影響台灣未來的投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特於12月2日正式對外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2021年公投的聲明與建議〉,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基於PCT信仰告白、神學和信仰主張,站在台灣人民與土地立場,呼籲教會和國人應摒棄黨派立場,從整體國家利益、基本人權、國際標準來決定,對四案投下「不同意票」。

11月16日的第66屆總會常置委員會第4次會議投票通過由總會教社公投小組研擬,並經總會議長徐信得、總幹事陳信良確認後對外發表聲明與建議。而總會教社公投小組也分別在11月14日、21日舉行線上會議及29日在總會事務所舉行實體會議;聲明起草者有Sakinu Tepiq(戴明雄)牧師、黃春生牧師、Isak Afo傳道師, 11月29、30日、12月1日又經總會教社主委Syat Nayuki(黃志堅)、教社幹事林偉聯、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總會教社公投小組成員蕭瑞巧、總會原宣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鄭仰恩、莊孝盛等反覆討論、調整,並經總會議長徐信得、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確認後,才於12月2日透過總會網站對外正式公布。

在11月29日總會教社公投小組實體會議上,台神教會歷史教授鄭仰恩建議,該聲明應清楚表達PCT如何站在神學與信仰立場看待公投案,投票部分則以建議來說明;彰中竹塘教會牧師莊孝盛則認為,該聲明應與PCT神學與信仰立場,以及PCT過去參與社會關懷的既往態度要相契合,強調PCT過去發表所有的聲明與主張,都是站在台灣人民與土地立場,為要追求共同的益處,尋求最大民意的表達,不是站在哪一政黨的立場;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表示,公民投票是人民行使的基本權利,直言政治人物不應透過公投提案來達到特定政治利益。

 


國是聲明50週年紀念 總會辦系列活動

攝影/林婉婷

為記念1971年12月29日發表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在2021年邁入50週年,總會推出系列活動,包含歷史回顧影片、神學論壇和大專/青年論壇、演講會,最後有四場分區舉行的紀念禮拜;首場於12月29日晚間在壽山中會鳳山教會舉行。

禮拜由總會書記彭志鴻牧師證道,他以尼希米記2章11至12節、17至20節經文和「我們來重建城牆吧」為題,指出在緬懷歷史時,除了記念前人的信仰典範,也要繼續以先知角色、本著信仰真理來回應社會處境。但他也坦言,當長老教會面臨世俗化挑戰和內部的紛爭,近幾十年來雖然都參與其中,但似乎已無法扮演先知角色,只是跟著社會浪潮、甚至是被推著走。

對此,他以經文與眾人共勉,強調要效法尼希米有顆「正確」的心,並做正確的事,而正確就是「好好體貼聖靈的感動與心意」。藉由落實讀經、禱告與神學辯證、反省、溝通、研議,並且仔細查看、就像尼希米檢視城牆般,教會也要認真檢視台灣的破口在哪裡,確認自己的信仰、神學與宣教事工是否失焦,禱告求上帝開路,也勇敢去挑戰、改變。彭志鴻另提醒基督徒要以「僕人的心」擺上,而僕人的心就是「有願意為上帝受苦的心」,如此教會才能再次擔負起先知責任、繼續在台灣發聲,「用我們的信仰見證,發出信仰良心的聲音。」

信息後,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請安報告,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1971年12月29日發表〈國是聲明〉,當時的建言如今逐步在實現,而台灣民主化過程也有長老教會參與,「因為我們敬愛上帝,也因著信仰而愛台灣這座島嶼,不斷為台灣發聲。」他勉勵眾人共同記念前人努力,期望台灣能夠國家正常化,並以長老教會「焚而不燬」的精神呼籲大家持續為台灣前途努力。

 


資料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社,整理/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