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生

一次偶然相遇,聽到你透露想換教會,乍聽時感到愕然,靜靜聽你述說你的考量後,又覺得不是很意外。

教會的不是


我們都在這間教會長大,自兒童主日學、青少年團契到成人小組,資歷堪稱完整,知道這裡有什麼優缺點。當你提到教會缺少生命方面的造就、以人為中心、重視人際情感過於福音真理,甚至有時看起來與一般社會福利機構差不多,我沒有太多為教會解釋、辯護的意圖,因為那亦是我觀察到的現象。

聽完你的考量後,我仗著自己虛長你幾歲,在這條跟隨基督的路上也早了你幾年,稍稍回應我的想法。

你所提的觀察都是事實,你的考慮也在合理範圍,不過那些都是負面表列,若換成正面表列,你有沒有想過哪些地方合乎你的要求?我不堅持你一定要留下來,畢竟我們就算不生離,有一天也會死別,因此分別是必然的。但我關心你在基督裡的生命,而教會生活與基督徒的生活高度相關。

對我的提問,你的答案是沉默。或許在你心中,現階段也沒有合乎你理想標準的聚會之處,若如此,離開之後要去往何方?要如何繼續教會生活?

對於教會,我們若從負面表列切入,確實可以找到許多缺失,種種表現看似不符合聖經中關於教會的定義。但我們若同意教會乃是一群蒙主呼召、得赦罪恩典的罪人所組成,那麼這群人組成的信仰群體會出現諸多問題,雖然不應該、不理想,卻也是有脈絡可循。

我們雖然蒙受從主而來的恩典,但在世寄居的年日裡,仍舊聖靈與情慾相爭,尚未完全成聖,格外需要主的保守與管教。況且,這還是只論及真信徒,若還要考慮教會裡的假信徒,就不得不思及主耶穌在世時曾明確指出,在世界末了之前,麥子與稗子難以區分,乃是並行成長,時候到了,才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馬太福音13章24~42節)。

直接讀聖經


若你條件許可,確實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找幾間教會看看,了解今日基督身體的多元。或許經過若干田野調查,你的考量會多一些面向。

誠然,你觀察到的教會現象並不健康,使我們從教會生活得到的幫助相對有限。我想,我們可以從教會歷史尋求一些借鏡。早期可以聚會的地方沒有現在那麼多,因此基督徒也碰到難以聚會的處境,這點與我們是相似的。巴克禮(Thomas Barclay,1849~1935年)牧師1885年以白話字發行《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1913年開始將新約聖經翻譯為白話字,目的是弟兄姊妹即使不能聚會,也能自己讀聖經,以認識神。他的想法深深感動我,也提醒我教會生活雖然重要,但認識聖經更至為關鍵。我們可能在教會很少得到餵養,常常對真理感到飢渴,但只要能讀聖經,就能直接從主的話得到堅固、安慰與建造。

與聖徒相通


熟悉聖經,對我們認識救主、分辨他人論點都是必要的。能夠熟悉聖經,我們就可以與其他同蒙基督救恩的人有共通的語言,甚至可以跨越時空限制與歷世歷代聖徒相通。

在有形教會中,我們可能多少感到孤單,但基督的身體不僅指我們這個時空的基督徒,還包含古往今來所有蒙恩的人,他們雖和我們處在不同的時空,但我們仍可與他們對話,因為我們有聖經這項共通的言語,有救恩這項共通的恩典,也有重生這項共通的生命。我們雖然自己讀聖經,卻能得到跨越時空的教會幫助,不至於隨自己的意思解讀聖經,因而走向偏差。

我們不可忘記歷史的教訓,16世紀宗教改革發出「唯獨聖經」呼聲,雖確認聖經是唯一最高信仰權威,但因著信徒各自對聖經理解的差異,仍衍生教會的分裂,嚴重者甚至出現異端。

因此,具體而言,除了讀聖經,我還會不定期閱讀一些屬靈書籍,但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把閱讀當作屬靈書籍與聖經的對話,不斷分辨書中所說是否合乎聖經。我們與書的作者或許有時空的距離,但聖經只有一本,我們理當都在聖經找到交會之處。

這道是與非


我不得不承認,有時聽到一些沒什麼深度、焦點偏差的講道,多少會感到不舒服、難過,甚至覺得寶貴的時間被蹉跎。因此,若你暫時還沒有合適的聚會地方,我想我們可以循著庇哩亞留給我們的美好見證,試著練習慎思明辨,本著聖經思考,今天聽到的信息哪部分合乎聖經?哪部分不然?若按著我們自己對聖經的領受,對這議題有什麼看法?有什麼較為合適的論述方式?如果只是直覺不對勁,但不知道問題在哪,我們可以先筆記下來,作為後續查考聖經、尋找書籍的方向。

我想,這樣的查考、思想,能讓我們更紮實地認識主的話語,更認識那召人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大好信息。我們自小在基督教的環境成長,對一些基督教詞彙不陌生,但對於詞彙的內涵常常是望文生義、含糊籠統,或因著處境不同而任意曲解。久而久之,我們只是以為自己持守了這個信仰,卻不知這信仰固然藉著父輩傳給我們,我們卻必須自己踏上揹十字架跟隨基督的門徒之路(馬太福音10章38節)。

基督與教會


我感謝你不怕被貼標籤,願意坦承你的想法,我也簡單分享一些關於聚會的心得及信仰歷程作為回饋,供你參考。我可以確定的是,持續查考聖經、忠於聖經的默示,是我們不可或缺的課題,使我們即使孤身一人,彷彿置身乾旱無水的情境,仍然可以藉著主的話站立得穩。如此,我們或許不在同一個空間敬拜神或聚會,但仍可以藉著聖經啟示的福音真理,本於神藉著基督成就的救恩,確信我們同在那名稱為「以馬內利」的基督裡。

我更確定的是,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由我們組成的地上教會也不會是完美的教會。但我們是蒙主宏恩、寶血買贖的人,教會也是主以水和道潔淨的教會。主會與屬祂的人同在,引領祂的羊度寄居的年月,直到與祂相見。

參考資料:
1.《愛教會到底?以神學視野反思教會醜聞》(Love the church to the end? Theological reflections on church scandals),謝木水,校園書房出版社。
2.〈巴克禮推動白話字〉,《教會史話》第一輯,賴永祥。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