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勞動立法 呼籲強化勞動安全

(相片提供/台灣勞工陣線)

【林婉婷採訪報導】2021年本土疫情爆發,重創台灣經濟與勞動市場,雖有政府推出各樣紓困方案,但也顯示台灣勞動安全需要強化之問題。為呼籲行政院和立法院應有所作為,台灣勞工陣線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全國產業總工會等單位特於1月5日召開「回顧2021年,展望2022年勞動立法」記者會。

記者會由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主持,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秘書長孫友聯、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全國產業總工會政策部主任李佳育、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出席說明。

楊書瑋回顧2021年的重大勞動政策及立法,包含4月23日三讀通過《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並將在2022年5月1日上路;4月13日通過《勞工保險條例》第29條修正,使勞保給付得另開專戶,避免因債務問題遭強制執行;12月14日通過《就業服務法》第19條之1、2修正,擴大失業與職訓生活津貼受扶養眷屬範圍;同月24日又通過《就業保險法》第19條之2修正,開放父母得同時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28日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之4修正,將女性勞工產檢假增加為7天,配偶有7天陪產檢及陪產假,薪資均照給。

黃怡翎說明《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時強調,因該法所需要的預先行政作業繁雜,因此預留1年的準備期;但立法不代表完全沒有問題,還是要看執行上是否落實。黃怡翎也提到,除了執行,「宣導」也非常重要,例如4人以下公司、家庭看護工等都是未來強制納保對象,及營造業勞工等「特別加保對象」適用檢定加保等相關宣傳亦應留意與強化。

2022年是《就業服務法》實施30週年、《就業保險法》立法20週年;林佳和直言世界仍籠罩在疫情影響下,因此「勞動安全」的議題更顯重要。其面向包含「薪資安全」,因此《最低工資法》是今年推動重點;「工作安全」則與《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施行程度相關;「就業安全」與《就業服務法》和《就業保險法》有關,分別關係到積極、消極勞動市場政策,前者是如何媒合勞工進入新工作,後者則是如何幫助勞工度過失業階段;「退休安全」與勞保年金相關,但相關立法程序因為疫情而延宕,但面對勞保年金破產危機和勞工權益保障必要,改革刻不容緩。林佳和另談到,若2022年疫情仍未退去,那麼諸如強制施打疫苗等也會成為勞動議題必須討論的問題。

孫友聯指出,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的政治承諾如《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派遣員勞動權益保障、縮短工時等相關修法、立法都已逐步實踐,而《最低工資法》是最後一塊拼圖,呼籲今年要展現誠意。他也提醒,台灣社會曾有連續7年沒有調漲最低薪資,顯示《最低工資法》立法及從「基本工資」正名為「最低工資」的重要性。

李佳育發言時肯定孫友聯提到的《最低工資法》立法,另點出勞保年金10兆缺口、台灣出生率低等問題,可以預見的是社福支出提高,而勞動與經濟屆時能否支持?因此勞保年金改革確實需要政府務實面對並開放社會對話。針對勞動安全,她也補充解說「觀念安全」,即勞動者暸解勞動相關法令及如何影響自己的勞動權益、義務;為了讓勞動觀念及早在校園扎根,勞動部在2014年就送《勞動教育法》草案到行政院,而立法院也已有4個版本,她籲請行政院也應盡快將院會版本送往立法院討論。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