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白恐時期日本聲援 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放映座談

紀錄片《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描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來自日本的聲援。(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1月8日下午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灣人權促進會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國家人權博物館、「日本台灣教育支援學者連線」(SNET台灣)等合辦紀錄片《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放映座談會。這支紀錄片藉由口述與資料描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來自日本的聲援,曾在2021年9月15日「國際民主日」於日本東京「生活中的人權」特展中放映,掀起熱議,《朝日新聞》更在晚報頭版以頭條新聞處理。

《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是日本非營利組織SNET台灣協同台灣的國家人權博物館、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合作拍攝。片中訪問的日本人如可兒裕二、桐越大道、黃崇子、手塚登士雄、三宅清子、渡田正弘等人,都是1977年成立於日本東京的「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成員,直到台灣所有政治犯都被釋放,救援會才在1994年解散。約半小時的紀錄片中,成員們仔細描述投身救援的動機、經過,追尋當年努力奮鬥的痕跡,並展望今日台灣民主化成果。

紀錄片《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描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來自日本的聲援。(翻攝自《台灣政治犯救援會》)

2021年9月15日「國際民主日」,台灣駐日本代表處與國家人權博物館、SNET台灣在東京合辦「生活中的人權」特展,是台灣駐日代表處首次在日本舉辦台灣人權主題展。開幕時播映《台灣政治犯救援會》,可兒裕二、桐越大道、黄崇子、手塚登士雄等人亦出席開幕活動。

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教授洪郁如,透過視訊在映後座談會分享「生活中的人權」特展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她指出,特展期間,日本各大報媒體爭相報導、盛況空前,《朝日新聞》更在當天以晚報頭版頭條報導,「可說是破天荒!」該特展不但讓年輕一代日本人感受當年氛圍,也從中了解日本人在台灣戒嚴時代對台灣政治受難者伸出援手的歷程。

洪郁如表示,救援會的成員都不喜歡居功,也沒有英雄主義,因此保存下來的資料相當分散,導致知道這段歷史的日本學者非常少。根據三宅清子所整理當年救援會成員的背景資料,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有殖民地經驗、居住過台灣,抱持贖罪的歉疚;第二類是左翼思想人士,反對蔣家政權,認為台灣應該得到中國的解放,也以為台灣人希望如此;第三類是作為台灣獨立運動的一環,救援蔣家視為眼中釘的政治犯。第四類是教會關係,主要是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交集,基於基督教公義與人道的精神參與救援;第五類是純粹站在人道主義立場,反對迫害人權。

紀錄片《台灣政治犯救援會》描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來自日本的聲援。(翻攝自《台灣政治犯救援會》)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吳豪人長期參與包含台灣人權促進會在內的台灣人權民主運動,研究領域包含日本法學與人權發展,他就經驗指出,日本政府往監控社會的趨向越來越嚴重,使得人民越來越透明,反而讓國家越來越不透明;而在台灣,內政部曾經擬定全民指紋建檔計畫,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其他關心人權的團體都強力反對,甚至發動釋憲,最終由大法官在2005年9月28日作成釋字第603號解釋,宣告戶籍法第8條第2、3項強制按捺指紋錄存,否則不發給國民身分證的規定違憲。

吳豪人表示,人權是世界性的,不能台灣好,鄰國日本卻不好,尤其台灣旁邊有個時時都在恫嚇台灣的惡鄰中國,就地緣政治而言,台灣應該要很希望不遠處的日本與韓國都是人權大國。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