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台灣制憲基金會與台灣公民憲政學校合辦「新憲法、新國家座談會」,於1月8日上午在台中中會向上教會舉行,邀請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姚孟昌及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主講,從台灣國際局勢切入,探討「新憲法」對台灣安全與前途的重要性,及如何將制憲共識進一步轉化為行動。

此座談會有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蔡明憲全程參與講座,台中市市議員江肇國也邀請青年們與會、共思台灣安全與前途議題;林宜正更在會中宣布將在今年3月到8月會舉辦系列新憲國是會議,探討新憲內容與價值,提出草案後付諸連署,這是基金會今年度重要活動。長老叫要會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在開場致詞中指出,原先計劃在去年於台灣各地舉辦五場講座,可惜因為疫情而無法實現,而這場講座是首場,盼望邀請各界關心台灣前途,讓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也有新憲法讓國家制度更完全;協辦單位、時代力量台中黨部主委洪錦鈺致詞強調,目前台灣使用的憲法是在中國南京產生,但中國是大陸國家,台灣是海洋國家,若要讓台灣能在國際社會立足、要讓世界各國認同台灣,台灣需要有一部海洋國家的憲法。

 


賴怡忠|美中競爭格局下的台灣因應策略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專題報導】賴怡忠開宗明義點出,以目前局勢來看,5年內台灣與中國發生戰爭機率極大。而戰爭爆發時間點可能落在2024年年末至2025年年初,也就是台灣和美國選舉之際;另一個時間點是2027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棒之際,但從其汲汲營營要續任成為「中國皇帝」的意圖看來,台灣可能就是他給共產黨的「獻禮」。賴怡忠強調,這不是要台灣人選擇立場傾向中國共產黨的候選人做總統,因為選擇一時屈辱、就會一直屈辱下去;只是台灣人必需要留意、暸解這樣的國際局勢。

賴怡忠又說明,2021年中國對台灣軍事騷擾次數是960次,與2020年的380次相比提高將近3倍;且約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範圍大多鎖定在台灣西南方海域,從軍機型號和操作可以看出這是演練作戰,不只是威嚇作用。然而他也強調,中國選用武力不代表國家強盛,反而是意味其國家實力下降,故無法透過經濟等其他方式來處理台灣問題。

賴怡忠分析,當今世界格局有很大的轉變,如大國競爭下分化出明顯勢力,集團化對壘逐漸成形,而「解全球化」也強化集團對抗現象;國際經濟的重心偏移到印太區域,太平洋重要性超過大西洋;又而隨著科技發展,半導體的重要性在未來20年內將如同石油。台灣是半導體重要生產基地,也使得未來5年的台海衝突機率增加。

他進一步說明:過去美國的主要敵人是恐怖主義,但2017年美國推出新《國家安全戰略》,重新著重在與大國地緣戰爭對抗,並在拜登上任後延續;2021年又從阿富汗撤軍,將軍隊移至印太地區。不只是美國做出行動,歐盟在2019年發表《對中國戰略文件》、2021年發表《印太戰略通訊》等,顯示對大國地緣戰略將是主要安全趨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也將在2022年6月通過未來10年的戰略方向,從目前釋出的消息來看,針對中國、俄羅斯的對抗都被視為重點。

座談與會者們領取證書。(攝影/林婉婷)

拜登政府強調與中國關係本質是戰爭,雖不排除合作、但也不迴避對抗。歐盟則提出中國是國際議題的合作者,例如氣候變遷等;但經濟方面則是競爭者,且是政治體制的系統性對手,指價值觀無法相融。除了美國、歐洲國家等結盟,歐盟制裁俄羅斯在2014年侵略克里米亞和烏克蘭,促使俄羅斯開始向中國靠攏,而俄羅斯的加入也影響歐美國家對抗中國的力量。這種集團對抗現象使台海議題不在只是台灣、美國和中國議題,而是晉升國際議題,包含日本、澳洲都參與其中。

在經濟影響方面,2008年金融海嘯後,隨著新科技發展,貨物供應鏈出現短鏈趨勢,並隨著美中貿易戰和武漢肺炎疫情而加劇。因著中國製造的不安全性、又考量供應鏈安全與韌性等問題,美中貿易雖然未必能完全脫鉤,但明顯「降鉤」,而中國也在2020年提出「內需」為主的新經濟戰略。伴隨21世紀對電動車、物聯網、5G(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等需求提升,而台灣因半導體實力佔據重要地位,足以成為印太競爭中心、台海衝突機會增加。此外,台灣是第一島鏈中心,且民主政治成果更是直接否認中國「華人不適合民主」和「民主無法面對大規模災害」的主張,如今的台海問題已經不只是「統獨」,而是台灣的存在就是對中國的威脅。

賴怡忠直言,強化台灣防衛是美國關注重點,但也導致雙方意見被放大,所以台美合作密切同時也會有紛爭。「積極備戰」是台灣近幾年的主要目標,為「有制度」地面對國家危機,就需要制憲;例如總統是否有權宣戰、防衛性公投怎麼執行,及促使國際社會認知到中國對台灣戰爭不是「內戰」,而是「侵略」;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國在聯合國具有重要影響力,是否屆時以此阻止聯合國成員幫助台灣,也值得眾人省思與關注。

延伸閱讀:【新憲法 新國家(下)】深化民主 行動推新憲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