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在地深耕邁入26年,除了致力於服務身心障礙者,還設有社會企業「牧人館按摩中心」;於按摩中心服務超過17年的經理黃玉燕受訪時表示,視障按摩中心為服務身心障礙者為成立宗旨,因此到按摩中心享受服務,不只是保養身體和支持視障按摩師傅,讓按摩師傅有穩定生活收入外,更能幫助到高雄地區的其他身心障礙朋友們。

「牧人館按摩中心岡山店」位在高雄市岡山區仁義路32號,店內師傅全領有專業證照,店內有8床,全身按摩收費新台幣700元(60分鐘)、腳底按摩400元(30分鐘)、局部按摩350元(30分鐘);若上網搜尋,會發現好評如潮,也數度獲得高雄市政府勞工局的優良視障按摩據點評選。

牧人館按摩中心成立於1999年,有岡山店和義大店(義大醫院內);過去岡山店設在岡山障福中心內,約在2006年時透過高雄市勞工局計畫在公園西路獨立設店,又在2017年後搬遷至現址,目前牧人館按摩中心共有16位師傅(岡山店11位、義大店5位)。黃玉燕介紹,除了店內服務,牧人館也發展外展服務,如與企業簽約,每月固定到工廠提供按摩服務;外展契機多始於員工到店按摩後很滿意,並向老闆反應、得到認同,因此成為企業的員工福利;日前位在按摩中心附近的親子服務機構也有來洽談外展合作,望春節假期後可以成型。

黃玉燕指出,品質的建立與維持來自要求。在環境方面,櫃檯服務人員會定期檢查和清潔公共環境、按摩空間和洗手間,按摩師傅的休息室也會要求整潔。在按摩師傅的服務技能與態度方面,早期有特別安排額外技術指導,現在師傅們多已上軌道,也都取得證照;師傅們在店內也遵守輕聲細語、不起爭執、禁止為留客超分等規則。防疫方面,則遵照衛生福利部公告的《民俗調理業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內容執行。

(攝影/林婉婷)

黃玉燕坦言,在疫情陰影之下,人們害怕染疫、經濟受挫,在在考驗著民眾對按摩中心環境管理的信任度;在收入方面,民眾按摩意願降低,不僅對中心經營是挑戰,考量到目前社會物價上漲程度,對師傅個人和其家庭也會造成影響;她期盼疫情能早日退去,也感謝這過程中仍有忠實客戶願意定期接受身體保養、支持中心服務。

岡山障福中心首屆職業訓練畢業生、資深按摩師傅李文煥,目前在岡山店1個禮拜服務5天,過去在機場服務,因緣際會認識黃玉燕,離職後致電她謀職,經面試後順利進入牧人館按摩中心服務。1997年3月5日,時為高職生的李文煥在幫家人跑腿時遭遇車禍,腦部受傷、昏迷數月,期間許多親友都前往醫院關心、訪視,身為牧師的姐夫也不斷為他禱告。清醒後,迎接李文煥的是漫漫復健路,包含職能和物理治療,他從「爬」開始,學習站立、走路,重拾對身體的控制;因語言神經受損,他也經歷語言重建,另由於傷及視神經致盲,母親亦用心地教導他點字。

家人為了不讓李文煥與社會脫節,帶領他參與岡山障福中心職訓,也進入楠梓特殊學校就讀,而他的母親也在送他上學後留在學校做志工、照顧特教學生;後他經考試到高雄小港機場服務,一待就是十幾年,後考量工作時間和路途遙遠,才決定轉換跑道。

李文煥非常自立,在機場服務初期是由母親開車接送,等高雄捷運通線後他就自己搭車往返,連站務人員都認識他是「機場先生」;他還在自己的衣服標籤上加縫點字標籤,說明每件衣服的顏色,這樣他就可以自己搭配。李文煥強調,現代社會科技發達,要時常吸收新知才不會被淘汰,除了手機和家人,客人也是他重要的資訊來源。

李文煥也提到,由於社會的刻板印象,早期按摩師傅們的職涯較辛苦,而現代後輩們則接受更多知識、技術和流程,實在要珍惜。他自己也時常精進自己的按摩技術,除了網路,也會參與社會局和勞工局課程,甚至致電請教老師們,「會有撞牆期,總要找方式突破。」他笑著說,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好好回應那些因信任而前來尋求服務的客戶們。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