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同行 雙福事奉線上論壇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記念今年2月8日是「杏林子」劉俠女士逝世19週年、也是伊甸福利基金會邁入40週年,伊甸與平安基金會、台北中會博愛手語教會合作,在2月8日、3月8日、4月12日、5月10日舉辦「基督徒的社會關懷與社會責任」雙福事奉Online論壇;2月8日除進行「伊甸四十」序幕式,隨即進行第一場論壇「文以載道」,邀請劉俠弟弟劉侃,和施以諾、林治平、林秀雅、魏棻卿等基督徒作家座談,分享劉俠如何透過文字分享,讓更多人參與伊甸創建與服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焦點放在劉俠(二姊)身上,而是要放在支持她生命見證背後的耶穌基督。」劉俠弟弟、也是伊甸監察人劉侃透過視訊談到「苦難何時會變成恩典?」有次劉俠病痛難當,向上帝祈禱祈求挪去,沒想到疼痛感就消失;後來她體會,唯有信心能勝過苦難;她也常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得益處」,也因眾人同做主工,成就人因領受神恩典而勝過苦難。這也是劉俠透過文字的力量,讓人看見神怎樣透過伊甸各樣事工在幫助需要的人。

(攝影/林宜瑩)

伊甸董事長羅紀琼致詞時表示,由劉俠在1982年創立的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伊甸基金會前身),至今已是擁有超過3200名全職員工、每天服務超過8000名身心障礙者的機構;她靠的是基督信仰,以驚人的生命力藉由文字與演說,為千千萬萬喪失生存勇氣的人帶來盼望,讓人領悟「生命」是上帝的計畫,「缺憾」是化妝的祝福,而生命的光彩往往要透過痛苦的磨練。羅紀琼說,基督徒的社會關懷是以基督的愛為根基,提升別人福祉的行動。

在宇宙光全人關懷服事49年、今年高齡84歲的林治平說,1973年宇宙光創始時,他是糊里糊塗地投入,因為事奉不是自己可以隨意、能夠做的,而是當人願意傻傻地做,一步一步持續走下去後,才發現上帝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他相信劉俠也是這樣投入在伊甸基金會的事工,也唯有人願意順服跟上帝「共好同行」,透過祈禱向上帝尋求他的旨意,才能經歷創世記中上帝在創造的好及甚好。他始終相信「上帝的恩典是充充足足的」。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施以諾說,劉俠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若把劉俠的文字事工以武俠小說來比擬,文筆就是「劍法」,而其生命所展現的就是「內功」。身為基督徒作家的施以諾現在很深的體會是,「寫」再多,要是「作」(活)不出來,正如牧師講道很精彩,自己日常言行若不能落實,信徒也是無法信服的;而他最佩服劉俠的,就是「寫」跟「作」一致。最後他期勉大家能把「一支筆」當作「一間佈道所」來經營,那麼文字事工才能發揮「文以載道」之效,讓更多人透過文字認識耶穌基督。

擔任記者多年、後來成為許多暢銷書作者的魏棻卿說,她30歲時曾經歷親生父親在醫院加護病房走過一遭鬼門關,如今她投入在心理諮商領域,也在醫院陪伴過許多人,深深對劉俠在《杏林小記》中「醫院永遠是一個讓人沉思、啟發和重新得力的地方」這句話很有感觸。而目前是七星中會南港教會執事、在泰北高中任教的林秀雅,則分享她以〈劉俠散文的基督書寫與社會關懷〉為題寫論文時,從劉俠的著作來談文字多元傳播力與社會關係。

(攝影/林宜瑩)

「基督徒的社會關懷與社會責任」雙福事奉Online論壇除了2月8日的「文以載道」場次外,3月8日「重入紅塵——從劉俠的社會關懷談基督徒職場事奉的再呼召」場次,由平安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耀明擔任主持人、伊甸常務董事尹可名擔任主講人;4月12日「真愛智造——基督教NGO服侍善工的策略與實踐」場次,則由劉侃主講,伊甸執行長鍾彥彬、「愚人之友」執行長李希昌與談;5月10日「雙福創新——雙福事奉的挑戰與前瞻」場次,由尹可名主持、鍾彥彬主講,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主任謝雅德、「珍愛家園」宣教士林迪真等人與談,場場精彩可期,詳細資訊請參考網站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