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二):讀聖經先找出遊戲規則

第59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五天四夜 以豐富講座、工作坊帶領查經

  讀聖經先找出遊戲規則  

吳明漢|台南中會臨安教會牧師

台南中會臨安教會吳明漢牧師。(攝影/林文凱)

【林文凱專題報導】為了幫助參加營會的夥伴儘快進入狀況,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安排專講,邀請前台南中會大專中心輔導、現任台南中會臨安教會牧師吳明漢主授方法論。

「談到方法論或許會讓人卻步,」吳明漢生動地以「遊戲規則」作為比喻,鼓勵眾人開放自己的內心,盡一切力量表達和傾聽、不要太快分別善惡,以期待再次建構彼此的信仰。

「在討論聖經之前,你必須辨識方法與方法論的不同。」吳明漢表示,許多人習慣的都是「方法」,在提問之前已先預設心中的答案;神研班鼓勵眾人學習的卻是「方法論」,也就是方法背後的思考。他以過去兒童主日學的經驗為例,指出有人問孩子說:「你們知道十二使徒是誰嗎?」這是一個方法的問題,因為老師只是要學生回答他已經準備好的答案,以評估自己的教學成效。吳明漢強調,這樣的問題不是不能問,「重點是能不能帶出更好的問題。」

神研班的方法論是什麼?吳明漢結合詹姆士‧福勒(James W. Fowler)的「信仰六階段理論」與研經運動,將每個人在信仰中可能經歷的「對象化上帝」「信仰斷崖」與「抽象化上帝」三個宗教醒悟期,與「講述法」「發現法」與「探究法」三個不同的方法對照。

吳明漢解釋,第一階段,信徒就好比資訊不夠豐富的小孩,對上帝的認識仰賴大量的神祕經驗,因此必須以逐卷解經、專題或講道等單向式的方法餵養;第二階段則是歸納與演繹,信徒已經開始整理過去相信的資訊,但需要拋棄一些個人無法合理化的內容;第三階段則能透過處境和應用,嘗試建構自己與他人的信仰。
「神研班的設計,其實囊括了所有的方法,鼓勵夥伴展開探索式的學習。這是為了達成有關、有效與有趣三個目標。」吳明漢說,因為研經必須回到自己的處境,與個人產生關連,這是「有關」培養蒐集資訊的能力;能夠辨識真偽與價值,這是「有效」;「有趣」則是醉心於提問和討論,「這是一個解構與再建構的過程──提問是為了討論,討論是為了提問。」

吳明漢提醒學員,無論聽到什麼,都不要太快反對或接受,因為事物的真相就好比身處漆黑一片的環境,每個人彷彿是在黑暗中打開手電筒,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那個部分。「如何看到更寬廣的世界呢?那就要彼此分享。」吳明漢鼓勵眾人盡力成就他人的信仰,讓彼此盡可能地認識他的上帝。

「不會有人產生倒退的情況嗎?」問答時間,有不少學員對「信仰六階段理論」感到好奇,吳明漢的回應則是,這個世界的邏輯是不進則退,一個人若沒有持續學習,就很可能會退化;一個群體若無法生生不息,可能就難以面對衝擊,抵禦隨時可能出現的耗損。

「研讀聖經時,是否需要一個正確答案?」吳明漢認為,這樣的人是幸運的,因為許多的問題都沒有解答,而在於論者的視角,「就算你認為極有把握的答案,都一定有裂縫,或者繼續討論或探問的空間。」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一):共下來!親愛的提阿非羅大人哪!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二):讀聖經先找出遊戲規則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三):從多樣身分談神學目標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四):女性角度結合神學思考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五):從吃喝中建立關係聯繫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工作坊花絮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