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五):從吃喝中建立關係聯繫

第59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五天四夜 以豐富講座、工作坊帶領查經

  從吃喝中建立關係聯繫  

以撒・瓦歷斯|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以撒・瓦歷斯。(攝影/林文凱)

【林文凱專題報導】「上帝國末世的饗宴,在基督裡被連結起來,是路加福音很重要的主題。」神研班專講邀請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以撒・瓦歷斯(張志偉)分享「神聖者親臨的餐宴」。

一開始以撒・瓦歷斯先介紹聖殿的重要性,作為核心,路加透過耶路撒冷聖殿,描述上帝救贖的應許,如何在新約中被應驗,「這樣的救贖藍圖,也能從耶穌設立的餐宴中看見。」根據舊約以賽亞書的記載,先知預言了這個餐宴會由一個人完成,對路加而言,就是耶穌。也因此,以耶路撒冷聖殿作為起始與終點的路加福音,刻意鋪陳了一趟朝聖之旅。路加強調耶穌在過程中,透過各種吃喝場合,餵養、訓練門徒。

以撒・瓦歷斯表示,這趟旅途可以將經文切成前、中、後三段,帶出共同主題。他引述聖經學者大衛‧巴爾(D. L. Barr)的說法:「路加的情節是耶穌怎樣建立一個見證人的群體,以見證耶穌的生平、教導、死亡和復活。」

以撒・瓦歷斯表示,路加對吃喝的記載,同時表達橫向與縱向的關係,因為吃飯不僅具包容性,也帶有排他性,象徵一種彼此關係的聯繫。路加的描述揭示了上帝如何邀請人,「現在」就參與在終末的宴席,也表達耶穌如何幫助人除去藩籬、彼此接納。經文中另有許多豐富的象徵,例如馬利亞的〈尊主頌〉,談及祂會使「飢餓的得著美食」,代表耶穌不僅照料人的身體,也關顧心靈。

以撒・瓦歷斯又以耶穌降生馬槽為例,本是放置動物飼料的地方,路加的描述似乎顛覆當時的社會風氣,上帝透過的是卑微,包括見證耶穌降生的社會邊緣人們,顯明祂拯救的記號。另外,耶穌也曾跟文士、法利賽人辯論餐前洗手的問題,在他人家作客時,則被質疑在安息日治病。以撒・瓦歷斯認為,這是一種反諷,「被人看似罪人的,往往願意悔改;反觀宗教領袖,卻不願意接受耶穌。」吃喝既彰顯救恩,也帶出審判。

以撒・瓦歷斯指出,耶穌在這些餐聚中,時常扮演不同的角色,作為一個客人,祂接受罪人的邀請,持續宣告赦罪的救恩;作為主人,祂在曠野中祝謝、擘餅,供應飢餓的人們。有些場景,耶穌則是從客人轉變為主人,例如受邀在馬大與馬利亞家吃飯,路加卻描述祂是主要的說話者。在逾越節的宴席中,耶穌甚至像一個僕人,主動將食物遞給他的門徒,示範著一種服事精神。

以撒・瓦歷斯也用「吃飯」的角度,詮釋馬大與馬利亞故事的顛覆性。他認為這個邀請本身就不尋常,一群男子到女性家裡吃飯,在傳統的偤太社會中,很可能就不被允許。馬大在廚房勞碌,符合當時對女性的期待;馬利亞也是一個女子,卻坐在一群男子中間,彷彿一個「門徒」。另外,耶穌提醒馬大「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也可以翻譯為「只要一道菜就可以了」。以撒‧瓦歷斯表示,如果過於重視食物,可能就會忽略關係的建造。


延伸閱讀: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一):共下來!親愛的提阿非羅大人哪!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二):讀聖經先找出遊戲規則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三):從多樣身分談神學目標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四):女性角度結合神學思考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五):從吃喝中建立關係聯繫

【專題報導】共下坐桌 路加福音的宴席:工作坊花絮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