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路上藝術節 從小說思考二二八創傷

2022年自由路上藝術節邀請作家朱宥勳2月26日專講「以文學思考創傷——小說中的二二八」。(相片提供/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洪泰陽台中報導】好民文化行動協會主辦2022年自由路上藝術節,2月26日下午邀請作家朱宥勳專講「以文學思考創傷——小說中的二二八」,地點於自由路上的全安堂台灣太陽餅博物館。

活動主持人、台中新文化協會執行長陳彥斌表示,1947年2月28日,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隨後政府展開全台鎮壓,造成大無數台灣人傷亡。獨裁政府用暴力逼人民噤聲,並操控大眾遺忘歷史。自由路上藝術節一直以來不斷談論二二八,努力讓大眾記得這段歷史。在那被箝制的年代,文學裡其實處處在談二二八,作家們透過紙筆述說那些被掩埋的傷痛,用真實歷史編織出一篇篇深刻的故事。朱宥勳帶領眾人一起深入小說世界,看見故事描繪的時代記憶,體會那個充滿血與淚的年代。

陳彥斌介紹講員時提到,1988年出生的朱宥勳畢業於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長為現代小說、文學批評。他曾獲多次文學獎項,出版過多本小說與評論散文集,例如《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介紹九位戒嚴時期的台灣小說家,藉由他們的故事拼湊出當時生活的樣貌,以及他們寫小說之外做的事,更影響往後的文學發展。朱宥勳現也經營YouTube頻道,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文學觀點分析流行歌歌詞的「聽歌職業病」系列,另有介紹書籍或「課本沒教的事」系列等不同類型影片,讓大眾以簡單的方式認識文學。

朱宥勳表示,小說家的作品不是要描寫二二八當時多少人受害,而是著重當時與後人的生命情境,著重描寫事件之後人們的心理狀態。當一個作家敘說歷史故事的時候,他不但是在思考歷史,也是在思考當代,因為「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的樣子」之解答,只能在過去的故事裡面找到,他並舉五位作家作為講題的分類。

主題一是描寫「罪惡的形狀」,如胡長松的《槍聲》,是以台語寫高雄市二二八的小說,內容不是寫實的描述,而是透過人物的互動,思考人為何變成這樣,也探討何謂權力﹖權力與暴力的關係。

主題二是「解剖」歷史,如賴志穎的《紅蜻蜓》,描寫醫學生解剖課時發現大體老師是二二八受害的學長,以學長隱喻呂赫若。這篇解剖1945年之後的一小段歷史,更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台灣曾有別的可能性,曾有一種被湮滅的文化。

主題三是「謊言的岩層」,如舞鶴的《調查:敘述》,書中描寫1980年代出生的主角,在調查當時事件真相時,發現無法確定哪一個受訪者的生命故事是真實的,同時也描寫那些受訪者刻意隱藏與遺忘的事。

主題四是「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介紹本省人郭松棻與外省人與李渝這對小說家夫妻,以他們各自撰寫的《月印》與《夜琴》為例。歷經保釣運動時期的兩人,在美留學時接觸到左派的文學。1980年代,經歷了政治風雨,同時對國民黨與共產黨政權失望的郭松棻提筆寫作,很快寫出了震驚文壇的經典名作《月印》。

小說的情節與文字很簡單,但內容連結到二二八到白色恐怖時期的生活氛圍,例如日本軍刀的收繳場景等。《夜琴》則是以柔美的文筆描述外省人經歷的二二八及對白色恐怖的態度。朱宥勳表示,根據《夜琴》描述,對本省人來說,白色恐怖是第一次面對,但對外省人來說,則是為何還沒結束?

講座中朱宥勳除了分析解構這些作品的內容,也與聽眾分享文學作品的賞析技巧,說明如何區分內心戲與外景的描寫。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