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青年會 尋求公共參與和信仰生活平衡

(相片提供/Kuii Sapai)

【林婉婷採訪報導】不少原住民族部落都設有「青年會」,與婦女會、部落巡守會等同樣隸屬於社區發展協會,是部落青年們關心並協力部落公共事務的契機和管道;然而對本身為基督徒、或是長期生活在基督信仰文化環境的原住民青年們而言,也面臨在部落青年會與教會青年團契取得平衡的挑戰。今年2月27日,屏東縣瑪家鄉佳義部落青年會正式成立,擔任青年會幹部職的Payuan(排灣)中會Kazangiljan(佳義)教會青年團契會長Kuii Sapai(古伊・撒百)受訪分享他的看見。

Kuii Sapai指出,佳義部落青年會成立是許多族人們的期待,不過事實上大家對於青年會的走向仍各有想法,例如有些人認為是同儕團體,有些人認為是文化復振團體;這些理念的差異也使得佳義部落青年會無法即刻成形。最終眾人協調出來的共識為先成立青年會,上路後再更新與調整組織走向。

Kuii Sapai點出,部落青年會與教會青年團契最大的不同在於「信仰」的成分;然而兩個團體的風格不同,是否會讓參與的青年因此被分群,或是有拉扯?Kuii Sapai認為不論是哪個團體,最重要的是「歸屬感」,如果青年在教會能感受到認同與融入,那他們自然會留在團契,反之則留在青年會。他也直言,畢竟教會團體還是對青年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有一定規範與要求,或許對某些青年而言不是那麼自在,因此會更偏好留在青年會。

談到兩邊的責任差異,Kuii Sapai說明,青年會必須協助部落的婚喪活動,例如婚禮去抬聘禮、喪禮去喪家慰喪等;而Kazangiljan教會本身則沒有要求青年團契需要參與部落婚喪活動,不過這也與團契組成有關,因為青年團契成員多也是教會長執,因此長執會慰喪時,其他青年可能也會陪同前往。

Kuii Sapai表示,除了自己,還有Kazangiljan教會教育牧師師母Qelen Zingla(額冷・璟拉)和另外一位青年身兼團契與青年會責任,而自己參與青年會的原因是對部落認同,也是表達教會青年團契對部落青年活動的支持。不過他坦言,自己思考過與部落青年相處時是否要淡化教會青年團契的角色,避免因為既定印象無意間強化兩個團體的分野,然而因為部落是「信仰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信仰」的環境,教會也鼓勵青年們參與部落公共事務,所以兩者要真的明確劃分還是有些困難。Kuii Sapai補充,事實上成立青年會當天也邀請Kazangiljan教會主任牧師Paqerilas Kulivu(王德成)和教育牧師Valjakas Zingrur(景如・法拉卡斯)出席並禱告。

雖然青年會甫成立,還沒有正式運作與相處,所以上述考量是否必要或如何實踐還是未知數。Kuii Sapai笑著提到雖然有擔憂,但也有期待,希望能兼顧兩個團體的參與。(相片提供/Kuii Sapai)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