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無力者陣線聯盟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林佩蓉(台灣文學館副研究員)

有力者們啊!是誇耀著什麼?/知識、學問/那不過是空虛的裝飾品/只夠利用它/堅固地位,滿足奢望/保持自己暫時虛詭的光榮,試自問可看著自己生命嗎?──賴和〈有力者〉

這首詩是賴和1924年的作品,引自《新編賴和全集:參.新詩卷》。在彼時的情景,所謂的有力者,是辜顯榮、林熊徵召集的組織「有力者大會」,用來反對當時由蔡培火、林呈祿、林獻堂等人籌組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賴和長期支持設置議會,他從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必須自我堅強奮鬥的角度寫下這首詩,責難「有力者們」。那些擁有光鮮亮麗學經歷的人,若不能協力幫助受苦的台灣平民,而僅憑靠傾覆帝國勢力並鞏固自己地位,究竟對自己生命有何幫助?

賴和當時在地位和經濟能力上都算是菁英階級,但他筆下所寫的,總與貧困的普羅大眾相關。在那充滿困境的社會,賴和時時充滿憂鬱之情,知識和學問究竟能否助大眾脫離苦境?哪怕是一點也好,這也是賴和之所以抓緊時間,在醫病之餘,奔走演講、協助報刊雜誌的運作與支持作家發表的動力,用文學來為受困的台灣尋求出路。他這樣想著,即使感到無力卻也看見:所有的無力者如果都能結盟起來,困境還是有所轉機。

當前的「烏俄戰爭」,正是帝國侵略弱小國家的寫實案例。近來,社群媒體與新聞不斷提出台灣和烏克蘭相對應的處境,除了軍勢及國際位置相似外,台灣或許更加弱勢。看似富足的寶島,面向世界時危機重重,政府對人民的盤算、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政府對美國及相關支援經濟體的依賴等,身為掌握資源得以決策的有力者,是否真看見生命的價值?是否體察到溝通、團結是面對危機的要務?

不可否認,一旦過度依恃他國幫助,也會消減迎對災難的能力,我們應該要有更多的結盟、更多的關注,在烏俄戰爭如火如荼之際,要能啟動危機管理,例如國際間更有機有智的連結,國內更多相關政策的溝通、團結意識的機制等,不要輕忽也不能耽溺於眼前自己的安逸與富足。

還記得聖經中耶穌醫治一位癱子的故事。軟弱無力的癱子由四位朋友合力抬來要請耶穌治病,癱子願意求得醫治,朋友願意團結合力突破困難,他們的信心及立即的行動,與耶穌的大能相應,得以成就一切。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局裡,我們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能是軟弱的依恃者。在賴和的時代,有力者與無力者的區別,外表是社經地位的差異,內在則是心靈強度的反差。聖經中癱子與朋友所代表的無力者們,因著同心相信,共同領受轉機,實踐耶穌所說:「小子,你的罪赦了……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參馬可福音2章3~11節)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