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在街道上刻下轉型正義的印記

(相片提供/Pixabay)

◎李道勇(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三讀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非要鬥爭國民黨,也不打算鞭屍蔣介石,更沒提到「去中」。或許在追求真相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摩擦與痛苦,就有如清創手術般,沒有歷經切除壞死組織的痛苦,焉能恢復健康?

但是像前總統陳水扁在2007年時,斥資2000萬元火速將「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隔年馬政府接任後,又下令改回「中華郵政」,如果每一次政黨輪替,郵政公司「正名」就被拿來消費,實在等於「玩法」。

2021年4月,台北市長柯文哲曾推出臉書粉絲專頁「台灣阿北-柯文哲」,大談正名議題,從各地街道到華航、中華郵政等的正名,不過上架兩次都快速下架,簡直形同兒戲。

雖然隨後柯文哲輕鬆表示:「正名運動可以自然一點、民生一點,這也是拋出個議題,給大家討論一下。」他還表示,其實按照台北市的自治條例、行政規則,街道改名相當困難,「跟修憲門檻差不多。」台北市街道改名確實相當困難,也許一般人認為習慣成自然就好,否則又要為改名紛紛擾擾,「街道正名」雖說是轉型正義,但又不是急切性的民生問題。

筆者以為,不如效法德國科隆藝術家岡特・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絆腳石」計畫,在白色恐怖受難者的住居處的下水道鐵蓋上、水泥牆上、電線桿上,選擇適當的位置,鑲刻著轉型正義的印記,譬如在松山區自由時代雜誌社刻上:「這裡曾居住著鄭南榕;出生於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因強烈主張言論自由而自焚。」

當人們閱讀那些文字時,不但不會認為那是「絆腳石」,反會對這一條喪失的生命致敬。這不就是轉型正義的體現?

 

 廣場徵文 

您對教會有什麼期待?對社會現象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社會與教會現象,也歡迎回應本報的報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80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歡迎不同觀點在此對話,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