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眺望】烏俄戰爭與正教會的角色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WCC中央委員)

烏俄戰爭持續至今,在普世絕大多數國家及教會都同聲嚴厲譴責俄羅斯及其領導人普丁的同時,正教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開始引發討論。確實,烏俄兩國的正教徒都超過人口的七成,這已經是一場正教徒殺害正教徒的戰爭,值得深切關注。

正教在此地區的歷史超過千年,主後988年,烏克蘭王公伏拉迪米爾(Vladimir)在君士坦丁堡的主導下皈依正教,也因此基輔有三世紀之久是正教的重心所在,但因蒙古入侵,導致重心轉往莫斯科,從此烏克蘭也歸屬莫斯科牧首的領導及管轄,直到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為止。

該入侵事件導致烏克蘭的正教分裂為兩個陣營,其中一大群的正教會組成了烏克蘭正教會,從莫斯科獨立出來,但另一方則留在原本的教會且繼續接受莫斯科的領導。2018年12月,在君士坦丁堡牧首巴多羅買(Bartholomew)的祝福下,選出伊比法尼(Epiphany)為烏克蘭東正教大主教,並承認其為全球東正教共融群體裡的獨立成員,此舉卻遭到莫斯科牧首基里爾(Kirill)的反對,更加劇了君士坦丁堡和莫斯科之間的對立。這個新創立的烏克蘭正教會被形容為「不需要普丁,也不需要基里爾,但與上帝也與烏克蘭同在」的教會。

下令入侵烏克蘭的普丁想要恢復「俄羅斯母親」的光榮以及作為全球霸權的地位,因此不能容忍烏克蘭的獨立與分離,在他和基里爾的宗教思維裡,以莫斯科為首的正教是對抗西方世俗且頹廢文化的重要力量,是真正的基督教文明,這也讓俄羅斯正教充滿了國族主義的色彩和自義心態。在這場侵略戰爭中,意識形態相近的普丁和基里爾各自扮演什麼角色,令人生疑。

戰爭爆發後,在基里爾發表的聲明裡只有「對發生的悲劇感到傷痛」,且僅呼籲不要傷及平民,並為和平祈禱,完全未提入侵的行動,也沒有譴責不義,還不忘強調烏、俄享有長久的共同歷史。相對的,連支持莫斯科的烏克蘭大主教歐諾菲力(Onufriy)都強烈呼籲普丁趕緊停止「殺害弟兄的戰爭」。美國的希臘正教會學者克里沙吉斯(Chryssavgis)則挑明說,基里爾所領導的俄羅斯正教是戰爭的隱形支持者,需要負上重責。全美烏克蘭正教大主教但以理(Daniel)則稱普丁發動了「宗教戰爭」,並直接抨擊基里爾為「宗教政客」,總是在重複普丁的歷史說辭。

戰爭只會帶來傷亡及不義,讓我們為傷亡者及難民祈禱,但也不要忘了譴責發動者,並祈求和平早日到來。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