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仰般?當好!|ngiongˊ banˋ怎麼樣?dongˋ hoˊ很好!|(下)

( 相片提供/何玫玲)

文圖 ◎ 何玫玲

跢倒無麼个 見 笑,
doiˋ doˊ mo maˊ gaiˇ gienˇ siauˇ,

見 笑 个係,你無才調過企起來。
gienˇ siauˇ gaiˇ heˇ, ngi mo coi tiau goˇ kiˋ hiˊ loi.

(跌倒並不丟臉,丟臉的是,你沒能力再站起來。)

*取自YouTube「茶金」頻道

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撰寫《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時,因為姜阿新的故事沒有留下太多文字資料,所以內容都是廖運潘憑靠驚人的記憶力寫出來的。他1996年開始寫,歷時25年才完成,原本共有九冊,多達130萬字,後來由女兒濃縮整理成目前市面上看到的這本書。我展讀時深深覺得,幸而廖運潘陪伴姜阿新那十多年,正是姜阿新一生最高潮迭起的時期,見證洋樓興建後十幾年的興衰。

我走進姜阿新洋樓的接待大廳,正前方掛著一幅草書,是姜阿新寫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的其中一段:「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落款是他的字「懋熙」。我好奇為何最後一行「往來無白丁」寫得特別小,促狹地猜是否紙張空間不足?導覽員、姜阿新的孫女婿吳錫斌個人的詮釋是:「此乃祖父表達謙虛之意。」

此說的確令我玩味許久。就當時的時空背景而言,從商之人恐怕也被「鴻儒」列為「白丁」之流,所以姜阿新寫這首〈陋室銘〉,又特地將最後一句寫小一點,是否正表達姜家過往門庭若市但「往來皆白丁」呢?

>>>後代齊心<<<

據網路蒐集的資料得知,姜阿新為人豪爽又富正義感,交遊廣闊且熱心公益,資助學校教育,頗得地方敬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國家紛紛投入製茶,量大價低,競爭壓力陡增,姜阿新卻念舊情,堅持不裁員,終致周轉不靈,只得在1965年宣告破產。伴隨他16年的洋樓,也因曾抵押給合作金庫借款而遭查封。

近半個世紀後,合作金庫於2012年拍賣洋樓,姜家第二、三代齊力將這間「起家厝」買贖回來,於2018年開放參觀。

吳錫斌說到,洋樓的家具當初有些賣掉了,有些被家人帶到加拿大,姜阿新結婚後用了40多年的黑心石床組及牛樟木枕頭都保存了下來,「最後還可以回到這個家,是很不容易的。」

如同姜阿新孫女廖惠慶在《茶金歲月》後記〈重返洋樓〉一文所寫的:

四十年前蒂玉姊全家移民,當時以為將一去不復返,身為最疼愛的長孫女,大姊向阿公要了眠床及祖母的梳妝台帶去加拿大做紀念。沒想到半世紀後買回洋樓,眠床和梳妝台前年飄洋過海,終於再度回到樓下祖父母房間原來的位置了。

雖然姜阿新有生之年沒能親眼看見他的嘔心瀝血之作重回姜家之手,但後代費盡心力經營。雖未回故居生活,但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永續維護這工匠傑作,保存文化資產與活化地方藝文教育,成就一樁美事,也告慰老祖宗在天之靈。

吳錫斌是姜阿新教育基金會負責人,他幽默地說:「成立基金會,是怕後代子孫不肖,萬一缺錢時會拿去變賣。」有好幾次遊客搞不清楚,以為他是孫子,叫他姜先生或是女婿,他就會說:「再講錯三次,我就要出去了。我要是女婿,現在應該沒辦法這樣跟你們講話。」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已高齡94歲了。原本預計60分鐘的導覽,吳錫斌足足講了90幾分鐘,讓人印象深刻也意猶未盡。

>>>重返榮耀<<<

離開洋樓之前,吳錫斌夫婦熱情奉上紅茶招待遊客。寒流報到這一天,原本冷到骨子裡,手裡捧著熱呼呼的茶,回想剛剛聽到的美麗故事,即刻溫暖了起來。我在他們臉上看到,家族榮光帶來的喜悅與盼望,彼時我似乎有點明白,他們為何想盡辦法買回洋樓老家,也看見洋樓洗盡鉛華後的另一種榮耀。

姜阿新洋樓不單是建築物,也是藝術品,更是感人的勵志故事。我回顧那窗、那工、那石,揣想主人與洋樓的情感,化為歷史長河裡的一縷茶香。 (全文完)


北埔老街番外篇

北埔老街番外篇北埔老街必吃、必買的粄條、柿餅、擂茶與木藝品。(相片提供/何玫玲)
(相片提供/何玫玲)
(相片提供/何玫玲)
(相片提供/何玫玲)
(相片提供/何玫玲)

 

 

 

延伸閱讀

【把老宅買回來】客家新聞雜誌第521集

 


【知性之旅】仰般?當好!(ngiongˊ banˋ怎麼樣?dongˋ hoˊ很好!)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