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渺小的約拿

約拿書

◎猴子杯(繪本工作者)

在約拿書4章中,約拿「氣噗噗」(台語:氣怫怫)地像背金句般,在禱詞中把上帝的「特性」條列出來:「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改變心意不降災難」的神——在出埃及記34章中就已經記載過。在約拿的處境下,這些金句好像變成「理論」與「實踐」的衝突。若將約拿書倒回去讀,彷彿要辯證著如何實踐或挑戰理論。最規矩的結論,總會程度輕重不一地怪罪約拿,不該發那麼大的怒氣。

但為什麼約拿不能「氣噗噗」?想想這段上帝的屬性,到底是針對誰提醒?

約拿書一開始,就出現了「大」與「小」的強烈對比。尼尼微是一座「大」城;約拿試圖搭船逃避時,海上起了「大」風、海狂風「大」作;船上的人聽到約拿的身世,就「大大」懼怕;最著名的「大」魚……這一系列的「大」,實際上突顯了約拿相對的「小」。這個「小」,是地理上與處境上的。儘管作者沒有白紙黑字寫下約拿的「小」,但透過各種「大」,間接地傳遞出情勢是多麼不利約拿:在面對各種巨大之下,約拿身處位置的渺小(我們也不要忘記,耶和華一開始,只是一個民族的地方神祇)。

置放於「大」的處境下,渺小的約拿,若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則可能是社會處境下的弱勢群體:移工、新住民、女性、性少數、性工作者、無家者、身心障礙者等;在歐美,更可能是有色人種、難民或移民。因為他們的「異」,造成了他們的「小」。

在各種主流文化、風俗習慣、君尊結構(kyriarchy)的箝制與秩序下——以尼尼微「大」城們作比喻的話,這些小小的「約拿們」,很多時候為了生存和安全,必須隱忍自己的「異」,把自己變形、隱身成為「大」的一部分。唯有如此,才不會因為自己的「異」而被排擠、汙名化、歧視或攻擊。在劉育瑄的《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就揭露身為新住民第二代的她,曾經多麼努力要把自己家世的「異」給擦掉,盡一切所能變成「一般」台灣人。

隱形,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當「與眾不同」是壓迫的源頭時,代表文化傳統與社會秩序要反省。

渺小的約拿,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地方神祇」耶和華下令去向尼尼微大城宣告要悔改,意謂著約拿不能夠再把自己藏起來,而被迫把自己的「異」顯露出來。一旦社會發生重大事件,「約拿們」常被當箭靶射——想想看在疫情肆虐之際,有多少「約拿們」被攻訐。約拿若不生氣,才是失常。

因此,「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改變心意不降災難」是在提醒遭遇風浪的船上的人們、尼尼微大城:要謹記約拿書中第1、3章,讓約拿可以安心、安全現身,不再需要逃跑、不再需要隱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