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約翰專題】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語言教材

(相片提供/Pixabay)

【Dalul專題報導】1952年3月,懷約翰透過許有才牧師的安排下,居住在屏東建商吳長庚的家,在這裡開始學習排灣族語,許有才邀請馬兒村的Gilgilaw來教授懷約翰排灣族語,Gilgilaw在12歲至17歲時有上過日本小學,所以可以用日本語和懷約翰溝通,且Gilgilaw本身也在家人的影響下成為了基督徒。

懷約翰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到學習排灣族語的難處,兩種語言系統差異太大,很多拼音無法替代,且也無法完整念對讀音。再者當時堪用的學習資料是小川尚義和淺井惠倫所編譯的《原語實錄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其中收錄台灣十二個南島語族的傳說故事,排灣族也在其中,雖然有附排灣語日本語的對照,但詞彙紀錄使用排灣族南部方言,而Gilgilaw所講的卻是西北部方言;由於當時排灣族基督徒主要人口,分布於使用西北方言的部落,因此,懷約翰決定先學好西北部方言的使用。

之後每天早上懷約翰都會向Gilgilaw花兩個小時學排灣族語,接著懷約翰下午會用羅馬字母紀錄每個詞語以及句子的讀音以及讀法,在用日文寫下意思,給Gilgilaw反覆比對。

懷約翰也在學習排灣語的過程中,陸續參訪七個排灣族部落,感念到翻譯事工的急迫性,他決定先翻譯部分聖詩,好讓族人有相關的敬拜刊物。1952年8月下旬至9月初,懷約翰聚集Gilgilaw和五位台灣聖經學園畢業的傳道人於三地村進行聖詩的翻譯,但當中卻碰到很多困難,讓懷約翰發覺翻譯聖詩不比翻譯聖經簡單,要符合原文,更要能合乎旋律以及節拍,但在眾人努力之下,第一本排灣語聖詩總算在1952年10月正式出版。

但隨著當時政府的國語政策,讓羅馬字受到極大的打壓,懷約翰也為此四處奔走,過沒多久,打壓羅馬字的壓力稍微減輕,雖然羅馬字在當時還能使用,但懷約翰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禁用;在這樣環境底下,懷約翰開始創新,嘗試修改注音符號來解決排灣語以及注音符號的隔閡,除了選用十四個注音符號,他也另外創造十一個新符號:1953年9月,懷約翰印製了一百五十份自製的基礎排灣語學習教材,使用的正是他為排灣族設計的特殊版注音符號。後來也在Gilgilaw和其他人幫助下,也陸續出版了羅馬拼音版和注音符號拼音版的排灣族語聖詩。

懷約翰藉由政府的政策、以及文字使用上,憐惜排灣族人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時代,總是被迫學習他人的語言、以及適應社會框架,而他的翻譯事工也不得不在大環境的驅使下,受到很大的影響,更要做出相對應的犧牲以及改變。

延伸閱讀

【懷約翰專題】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成長歷程、前進福爾摩沙

【懷約翰專題】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排灣宣教

【懷約翰專題】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語言教材

【懷約翰專題】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玉神服事、聖經翻譯

【懷約翰專題】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蔡依珊 作者訪談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