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陳怡萱綜合報導】繼「台灣國歌」〈台灣翠青〉作詞者鄭兒玉牧師於去年底辭世後,作曲者、有「台灣拉赫曼尼諾夫」之稱的蕭泰然在2月24日上午9點10分(美國洛杉磯當地時間)病逝,享年78歲。蕭泰然文教基金會28日下午於嘉義中會嘉義東門教會率先舉辦首場「228.蕭泰然追思音樂會」,3月7日預定在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舉行另一場紀念音樂會,告別禮拜則是在美國時間3月14日下午2點於洛杉磯台福教會舉行。
228.蕭泰然追思音樂會由蕭泰然文教基金會邀請男高音曾維民、女高音朱如鳳、嘉義市文化合唱團來詮釋大師作品,包括〈永遠的故鄉〉〈嘸通嫌台灣〉〈台灣翠青〉等為台灣譜的曲,以及詩歌〈知恩的主〉〈使徒信經〉,透過感人樂音思念這位畢生以音樂展現台灣之愛的基督徒音樂家。
主辦單位為每位入場者準備一束洋桔梗,願鮮花伴音樂領人在平和而慎重的氣氛追思一代音樂大師。蕭泰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秀麗表示,桔梗的花語是「不變的愛」,豐富的色彩也符合蕭泰然喜好熱鬧的個性。
蕭泰然最為人熟知的管絃樂作品〈一九四七序曲〉,正是描寫台灣人最痛的二二八事件。基金會董事長陳秀麗說,得知他在台灣時間25日凌晨過世,輾轉難眠,想到再過幾天就是二二八,無論如何都要在這天為他舉辦追思紀念會。
音樂會下半場播放2013年8月8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一九四七序曲〉影像,那是蕭泰然生病後最後一次在台灣出席的音樂會。影片中蕭泰然與〈台灣翠青〉作詞者鄭兒玉牧師同台接受獻花,眾人掌聲久久不停。
1938年1月1日生於高雄鳳山的蕭泰然,5歲時由留日鋼琴家母親蕭林雪教琴,7歲公開演奏。原本父親期望他選讀醫學院,後因長榮中學校長戴明福惜才勸說,蕭泰然走上音樂之路,1959年考進當時台灣師範學院音樂專修科。
蕭泰然一生與長老教會淵源很深,1963年師大畢業後與同為長老教會的高長傳道師的後代高仁慈結婚。1971年出版由父親蕭瑞安編詞、他譜曲的神劇〈耶穌基督〉,並在自序中告白:除了是對家父永遠的尊敬與思念外,更是對上帝的信仰告白。
1977年移居美國後,他開始改編台灣歌謠如〈望春風〉〈台灣調〉〈黃昏的故鄉〉〈思想起-恆春古調〉,並創作〈出外人〉〈嘸通嫌台灣〉〈遊子回鄉〉等台語歌謠。1980年因創作〈出頭天進行曲〉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直到1995年解除。
1993年,開始創作〈一九四七序曲〉,其間曾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而進醫院手術,痊癒後在1994年完成創作。晚年罹癌多次進出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在台化療期間仍常坐輪椅前往雙連等長老教會聚會。日前其子蕭仁傑(Joseph Hsiao)在臉書上證實:「我的父親蕭泰然已經和天父同在天國了,再也沒有痛與苦。」〈台灣翠青〉作詞、作曲者相繼離世,令人無限追思。